简介:以图像证史近来在史学界已渐成风气,以此扩大史料的来源,也传承我国自古就有的“左图右史”图史互证的传统。南宋史学家郑樵在其著作《通志》中指出:“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图,经也,文,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说明图像可以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弥补文字难以传递的信息。
简介:
简介:本文就清代刘凤诰撰著的《杜工部诗话》进行了讨论,认为此书受乾嘉学风的浸染,注重故实考证、字词校勘,有乾嘉学派特有的凝重厚实之美。或以诗证史,或以史证诗,在诗史互证中见出作者的史学眼光和诗学见解。在杜诗学史上,其视角和方法自有特色,值得我们重视。
简介:一、"图像证史"概念的三层涵义大约十年前,在介绍我的老师哈斯克尔的史学成就时,我将其中所描述的学案概括为"图像证史"的观念.当时,有些朋友以为这一观念所强调的是:由于可视图像比语言文献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历史,所以我们应当把前者视为更重要、更可靠的史证.为了纠正这类误解,我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结合中西实例,阐述"图像证史"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其陷阱所在.1如今,"图像证史"这个说法似为有些人文学者和史学家所乐道.
简介:摘要:核心素养一词早已成为现今教育教学改革当中的热门词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作为研究和评价历史的关键,是初中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方法。本文从史料实证素养重要性谈起,通过反思在史料教学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实践,总结经验,进一步就贯彻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简介:近些年来,蔡照波先生相继加入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当选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从电视传媒名人转换频道显山露水于书坛。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伴随其人生旅途的日积月累。其父"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教诲使他年少便与篆刻结下不解之缘,197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如鱼得水,领悟艺术真谛而脱胎换骨,忙碌的电视人职业并未削减他的艺术初心,反而在事业不断走向辉煌的同时更向艺术靠拢,如在院校兼职教授艺
简介:福建南少林寺问题,经过约十年的研究和论争,以批准莆田、泉州、福清三地各自修建或复建少林寺而暂告一个段落,研究热潮亦已渐渐降温。笔者与蒋维锬先生一直较关注这个课题,蒋先生手辑有三厚册《福建南少林研究资料》,搜罗有关福建南少林各种资料甚全。南少林论争的焦点在于史证,现笔者就以蒋的资料集及自己搜集的补充资
简介:从《历史课程标准》的制订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历史教育的人文属性已为广大历史教师所认可,但科学精神却似乎落在了历史教育的视线之外。历史课程中科学精神教育的核心是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的史证意识教育应着眼于四个方面:
简介:史证意识是指学生能够从众多史料中分辨真伪,在辨析的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并运用真实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的真实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学习历史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筛选恰当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史证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简介:引言:口述史引入音乐学领域的肇始哲学史有三个关键性命题: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知道的?知道了,我们又是如何表达的?这第三个问题,就是语言哲学时代围绕讨论的核心问题。2002年底当我疲惫不堪地把大部分田野调查资料带回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我没有想到的是,我所面临的写作折磨绝不比田野调查的困难更小,围绕着一个不识字的民间歌手,一篇博士论文要写他一个人,写什么?如何写?弄不好写成传记吗?
简介:鲁迅图像是毛泽东时代文化理想与大众认知相匹配的产物,也是艺术家进行身份构建的道具,其实质为文化偶像的视觉呈现。鲁迅形象在不断地被毛泽东概念化的同时,这种概念化本身成了一个再想象的基础,从而衍生出诸多新的“鲁迅形象”。这些“鲁迅形象”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真实鲁迅的仿像,由此导致的形象错觉阻隔了观者探求原形鲁迅的视线。鲁迅图像以视觉的方式见证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文化心态。
简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概念的普及,逐渐步入商业化社会。从技术层面来看,也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形态。很多思想概念需要依据经济样式和技术更新来加以重新调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现实中充斥着各类传媒,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媒体已经是生活本身。整个社会不断地“势利化”,
简介:一、背景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那么我们靠什么去感知历史呢?只能是通过史料,包括实物、遗迹、音像等原始资料。历史新教材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意在帮助学生懂得历史的信息特点并学会运用各种史料所蕴涵的信息,展示历史的本来面貌,进而树立“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基本意识。以往的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和课堂
简介:就历史知识的本质而言,史料证据是历史知识的根源,不能掌握史料证据的概念,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知识。“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素养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素养。中学历史学科的史证性是由历史学特有的实证研究方法所决定的,是最具学科特色的特质之一,凭证据说话是理性的民主和法治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
简介:《契丹国志》卷13《后妃传·太祖述律皇后传》全文共1003字,考其史料来源,基本上都是出自于《资治通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简介:证史路径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体现,它是指运用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手段、步骤和途径,可以分为集证、质证、析证、论证四步。高考对证史路径的考查实质是思维和素养的考查,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并应对这类试题,历史教师必须在新型历史知识观的指导下,借助"做历史"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获取历史研究的"直接经验"。
简介:张沛同志于陕西师大历史系毕业后,主要从事文博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知识领域不断拓宽,逐步由史学发展到文物与考古等方面。他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简介:摘要:“史料史证”教学法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新提出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各级教师有了全新的要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节,初中历史教师积极对课本内容展开探究与创新,科学合理的融入“史料史证”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历史学习不再枯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简介:以培养求真为中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历史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戏说历史泛滥的今天,坚守“求真”的历史教学底线显得尤其重要。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不同,历史课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主要渗透在历史评价、历史分析、历史比较、历史探究等学习过程中,与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相结合。可以说,历史课程中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教育的核心是“论从史出”、实事求是的史证教育。
简介:“以诗证史”须从时间、人事、地理上来考察“诗”之史料价值,然“诗”之性质决定了“以诗证史”常常是求普遍史实较易较确,求特殊史实较难易错,一旦过于求深坐实,反而会失真失实。“诗”系如此,集部、子部、甚至史实之文献,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此类情况,此也是史事考实复杂繁难的一个原因。
图像证史功用浅议
以诗证史 诗中有史征题
以诗证史 以史证诗——评刘凤诰撰《杜工部诗话》
“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
“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蔡照波·篆书说文证史对联
福建南少林寺史证综评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证教育刍议
浅谈历史课堂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
我们也活过:以口述史为证——论口述史在音乐学领域的运用
图像证史:毛泽东时代视觉文化中的鲁迅图像
媚时与证史——书法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由证出,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
中学生史证能力素养的内涵、现状与培育
《契丹国志·太祖述律皇后传》史源疏证
高中历史证史路径的考查与“做历史”教学
以墓志证史补遗好——《唐折冲府汇考》代序
浅析史料史证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以史料分析和问题探讨为依托的“史证教育”初探
“以诗证史”与史事坐实的复杂性——以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