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胸腰段骨折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失效的原因。方法1996年8月~2004年8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82例,其中18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研究探讨引起内固定失效的因素。结果18例内固定失效病例中,同时断钉断棒2例,单纯断钉8例(钉根部),Dick侧块松动5例(二次手术探查证实),椎弓根钉突破终板进入椎间隙3例。断钉节段:胸112例;胸121例;腰14例;腰22例;腰31例。发现内固定失效时间在术后2~18个月。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失效是一个复杂问题,总体失效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内固定物本身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
简介: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枢椎椎弓根骨折(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来收治的急性枢椎椎弓根骨折15例患者,其中Ⅰ型4例,Ⅱ型11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行颅骨牵引复位后用AO纯钛皮质骨螺钉经峡部固定枢椎椎弓根骨折.结果经12~60个月随访,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有6例D级和5例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B级恢复至D级,半年后复查X线骨折均愈合,复位良好,无椎动脉损伤及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早期枢椎椎弓根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且较少影响上颈椎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植骨内固定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中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32例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路椎间及椎板、横突植骨融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下腰痛采用JOA评价方法。结果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优良率达93.3%,根据术后9个月以上X线、CT或MRI检查观察融合率达96.7%,2年以上随访拍X线片观察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有1例内固定松动致腰痛患者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未见有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简介:目的复习一组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小时~2天内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A级7例中1例无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椎高度由术前51.30%恢复为95.94%,矢状面弯曲恢复正常,术后随访伤椎高度丢失1.27%,矢状面Cobb角增加1.54%,没有出现断钉,断棒等.结论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损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而且可有效预防远期纠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lex7例,Axis3例,和cenfifix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犁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灾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半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二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推移复位法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截瘫38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8°矫正到术后平均2.6°.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46%和70%恢复到术后的92%与97%,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平均随访10.5月,32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均有1~3级恢复,6例全瘫患者中,4例有1~2级恢复.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使突入椎管腔内的伤椎椎体后壁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并能达到间接的椎管减压.但在某些前、后纵韧带完整性已遭破坏的爆裂型骨折、脱位病例,推移复位法可作为AF内固定系统的必要补充.
简介:目的报告使用透视下及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引导下进行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经验,分析手术成功的要素.方法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2月共行颈椎椎弓根螺钉-AXIS钛板内固定29例,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49.4岁.使用C形臂X线透视下螺钉置入25例,无线主动式红外诱导计算机导航下椎弓根内固定4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74枚.结果174枚螺钉中有155枚(89%)位置正确.19枚螺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均为内倾不够,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合并症.计算机导航置入螺钉24枚,位置正确率100%.术前颈椎后凸者固定节段曲度平均-12.1°术后平均-0.6°,明显得到纠正.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诊,颈椎曲度和固定节段椎体高度均维持,没有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是颈椎获得牢周固定的方法,为颈椎后路手术提供了更广的操作空间,免去部分同时前路手术的需要,而且可以用于颈椎后凸的矫正.但是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及周围的神经血管使手术难度加大,在透视下可以比较安全地置入螺钉,更好的方法是使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这一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mm(5~35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h(3.2—4.3h),平均失血量865ml(660~1070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mm(0~11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侧凸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加椎弓根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术前与术后均对患者采用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ore,VAS),腰功能评分(lowbackoutcomescore,LBOS)。结果22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前VAS和LBOS评分分别为6.8±1.7分和21.4±7.6分,随访时分别为2.1±0.7分(P<0.05)和46.5±1.7分(P<0.05)。术后经X线检查,17例解剖复位,5例近解剖复位,内固定无松动、Cage无移位。结论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