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成年吸烟者的尝试戒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社区吸烟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尝试戒烟行为、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戒烟支持环境评估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戒烟尝试行为,并采取χ2检验对其戒烟尝试行为与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问题认知、戒烟支持环境等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与尝试戒烟行为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49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0人(91.3%),尝试戒烟与未尝试戒烟的分别为272人(60.6%)和177人(39.4%);月收入水平、烟草相关知识评估得分、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程度、过去1年是否就医、就医次数、过去1年是否有医务人员规劝戒烟、是否被医务人员询问过吸烟情况等因素为尝试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尝试戒烟行为可能性提高的因素有月收入水平(OR=1.271,95%CI:1.081~1.493)、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OR=1.251,95%CI:1.035~1.512)、过去1年有医务人员建议戒烟(OR=2.382,95%CI:1.054 ~5.381)。结论健康状况、环境支持、危害认知、经济水平、医生劝导等因素皆影响着尝试戒烟行为,自我毅力不足和他人影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将社区场所作为干预基本单位,结合专业指导,形成医院-社区-线上综合联动的戒烟干预模式,是烟草依赖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长期吸烟者默认网络有效连接的异常改变,及其与吸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招募的131名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其中长期吸烟者76名[长期吸烟组,男性,年龄20~55(32.1±6.3)岁],对照者55名[对照组,男性,年龄22~55(32.3±7.4)岁]。长期吸烟者定义为每天吸烟不少于10支,烟龄2年以上且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物质依赖诊断标准的人群。选取默认网络中4个主要节点为感兴趣区,分别为左侧顶下小叶(LIPL),右侧顶下小叶(RIPL),后扣带回皮质(PCC),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基于动态因果模型分析吸烟组及对照组默认网络有效连接(EC)的改变。并分析有差异的EC与尼古丁依赖量表评分(FTND)、吸烟指数及烟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LIPL至PCC、PCC至mPFC的EC减弱(EC分别为-0.091、-0.174,均贝叶斯后验概率>0.95),RIPL至PCC的EC增强(EC为0.136,贝叶斯后验概率>0.95)。此外,从LIPL到PCC的EC与吸烟指数呈负相关(r=-0.282,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EC与FTND评分及烟龄在组间比较时未发现存在相关性(r=-0.103、-0.089,均P>0.05)。结论长期吸烟者在IPL-PCC-mPFC神经回路中表现出异常的信息传递,并与吸烟指数相关。
简介:目的:采用高分辨CT(HRCT)观察肺功能正常吸烟者肺组织的早期损害。方法:入选健康者82名,各项肺功能检查指标均正常者82名,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中吸烟者46名,不吸烟者36名,对其行HRCT扫描。扫描结果由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估。结果:19.6%(9/46)吸烟者HRCT可见肺气肿表现,而非吸烟者中均未出现肺气肿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7%吸烟者(10/46)出现慢性支气管炎样改变,而非吸烟组仅有2.8%(1/36)出现慢支样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RCT能早期发现无临床症状、肺功能正常者的肺部早期变化,如肺气肿及慢支样改变。HRCT有助于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尤其对于吸烟的高危人群。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屏气试验研究健康吸烟者脑血管反应性。方法选取男性健康吸烟者46例,男性健康不吸烟者42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多普勒频谱,检测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f),嘱受检者做屏气试验,记录屏气末双侧MCA多普勒频谱,测量参数同上,并计算屏气前后各参数变化率,通过参数变化率的大小分析脑血管反应性。结果屏气后两组MCA峰值流速均表现为随屏气时间延长而增快,两组的PI及R哟降低,屏气前后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SV变化率为(23±7)%,不吸烟组为(3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PI值变化率为(19±5)%,不吸烟组为(25±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屏气试验后RI值变化率为(21±6)%,不吸烟组为(35±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吸烟者屏气后MCA的PSV、PI及RI的变化率均较健康不吸烟者减低,吸烟可使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简介:摘要:糖尿病与吸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吸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控烟手段,在帮助糖尿病吸烟者戒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了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吸烟者控烟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策略,纳入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干预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控烟效果上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的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控烟效果的影响存在差异。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有限,本研究的结果需谨慎对待,未来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