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使用商品期货合约确立时确定的商品期货价格与交割时标的商品实际价格之间的偏差代表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通过构建一个两期定价模型,证明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程度与参与商品期货交易者的数量呈反比。在参与商品期货交易者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初级产品生产商越少,商品期货风险溢价下偏,空头利润增加或减低空头损失。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加工商越少,如果商品期货风险溢价有上升趋向,对多头有利。如果商品期货交易成本为零,投机者数量增加使得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溢价完全由市场的系统风险溢价构成,这时如果商品期货市场和证券市场无关,那么期货价格就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
简介:<正>期货交易是相对于现货交易而言的,现货交易是经买卖双方一对一的谈判后,根据买卖双方商定的付款方式买卖商品,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实物的交收,从而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期货交易则是先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在商品期货交易所内,通过公开喊价的方式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这种期货合约是根据交易商品的质量、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而书就的标准化契约,是规定将来某一特定时间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或金融工具的协议。期货合约中唯一的变量是在交易所内产生的价格,期货交易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一般对实物的交收并不感兴趣,当然也有一部分实物交收者。期货交易的目的是利用期货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进行保值投机获利。因此,期货交易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有别于现货交易的处理方法,但现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对此没有作明确规定。笔者按照期货交易的一般手续,对商品流通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提出浅见,供探讨。
简介:本文首次系统研究了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滞后价格波动、滞后非预期回报、季度效应、星期效应、年份效应、到期日效应、成交量、持仓量、预期和非预期成交量及持仓量、以及非预期成交量和持仓量的不对称效应等,而研究的重点则是考察成交量和持仓量及其组成部分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铜期货市场在1999—2002年间表现得比在1996—1998年间更为成熟和有效;(2)总体上说,在所考察的四个商品期货市场上,都可以发现成交量和非预期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在1999一.2002年间的铜、铝和大豆期货市场上,非预期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比预期成交量的要高;(3)持仓量和预期持仓量对价格波动的显著负向影响主要表现在1999—2002年间的铜、大豆和小麦期货市场上,但在所有市场上非预期持仓量对价格波动都没有一致性的显著影响;(4)非预期成交量对价格波动的不对称效应主要在铜和大豆期货市场上有所表现,而非预期持仓量对价格波动的不对称效应则主要在铝期货市场上有所表现。最后,我们还对这些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