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对PICC置管时减轻患者疼痛和情绪紧张,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的新辅助方法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传统的 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 16G或 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 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 2017年 6月—— 2018年 12月 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 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 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简介:摘要传统的PICC穿刺指用比较粗的套管穿刺针(16G或18G),在患者肘部可视的贵要静脉、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它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外周静脉,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静脉营养和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为100例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或化疗,其中置管过程中出现导管送入困难16例,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现总结如下。
简介:PICC导管是指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或化疗用药等,被认为是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保护了外周静脉,减少了药物引起的渗漏,同时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着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拔管困难是其中之一,现将我科出现的1例经肱静脉PICC置管患者拔管困难的护理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管置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我院从2021年5月到2022年7月,总共14个月的时间,随机选取其中的40例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管置管困难作为研究样本,对这40例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管置管困难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原因,并形成后期的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对40例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管置管困难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造成置管困难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病人不配合医护人员操作、暂时性的吞咽功能障碍、意识模糊难以配合、气管切开术等原因。结论 在进行神经外科患者鼻胃管置管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分析采取哪一种方式来进行置管,切合患者的病情可以选择有效的置管方式,降低置管的困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应用喉镜明视下胃管置入的可行性,解决气管切开或食道异常病人胃管置入困难的问题。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的气管切开及神志不清、昏迷舌后坠,喉头水肿、颈部强直,不能活动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的硅胶胃管置入,观察组在可视喉镜的直视下配合导丝引导插入,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操作所使用的时间、患者反应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操作所使用的时间、患者反应情况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可视喉镜直视下配合导丝插入难置性胃管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提高脑卒中昏迷、神志不清及气管切开等神经内科难置性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的成功率。
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头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具有穿刺成功率高、风险小、感染率低的优点,但存着一定的并发症及风险。导管夹闭综合征是指导管经锁骨下静脉时进入第1肋骨和锁骨之间的狭小间隙,导管受挤压产生狭窄或夹闭,不但影响输液,且导管因嵌顿不易拔除,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定位在急诊ICU患者困难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诊ICU患者且存在困难深静脉置管因素共20例,依据不同的置管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解剖定位法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定位法行深静脉穿刺置管,对两组所获不同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P<0.05),对比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ICU困难深静脉置管患者来说,借助于超声定位的应用具有更好的穿刺成功率,且具有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的应有优势,可作为置管首选方法在临床进行积极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在危急重症患者困难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行颈内深静脉置管的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6例;年龄13~83岁,平均(44.5±6.8)岁,所有患者中彩超定位组57例,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5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误穿动脉数,局部血肿,气胸等情况。结果彩超定位组患者置管时间5.32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100%,误穿动脉数0例,局部血肿0例,而传统体表解剖定位组置管时间11.13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74.6%(44例),二次置管成功率86.4%(51例),二次置管未成功转为彩超定位后均一次成功,误穿动脉5例,局部血肿9例。结论床旁彩超定位在危重症颈内静脉置管中具耗时短,且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发症低,符合急诊治疗的需求,应用效果好,尤其适用于局部解剖定位不清的危重患者,并且在实习生教学及低年资医师带教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可以广泛开展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在急诊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次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二针穿刺成功率、三针穿刺成功率与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差异显著(P<0.05)。结论床旁超声在急诊困难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受压导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困难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处理策略。方法:通过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109例上腔静脉受压导致PICC置管困难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常见的临床表现,结合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统计发现上腔静脉受压导致PICC置管困难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导管送入困难81.65%、回血困难66.97%、心悸胸闷56.88%、恶心46.79%、置管侧肢体水肿或静脉扩张38.53%、胸部不适或疼痛30.28%、导管异位16.51%。结论:上腔静脉受压会导致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多种困难,严重影响置管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些临床表现,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策略,提高置管效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置胃管经改良置管方法、固定方法后置管成功率和留置胃管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管和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管,用棉纱绳固定胃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管,对比分析两组胃管置管的成功率及留置胃管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5.7﹪,胃管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3﹪,胃管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置管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管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样本量2900例次。PICC组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结论临床应用中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