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壮大,我国政府正寻求在国际舆论场更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①本文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应立足于通过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为国际民众讲述中国版本的“中国故事”,打破中国曾经在国际舆论场“无法表述自己,而必须被别人表述”②的被动处境,主动阐明我们的立场和主张,澄清误解,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为达成此目标,我们必须首先厘清“国际舆论”(publicopinion)这一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简介:孔子学院自2004年创办以来,一直伴随着西方媒体的偏见、疑虑和质疑,孔子学院的国际舆论环境成为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EBSCO外文新闻资源数据库(newspapersource)为检索平台选取与孔子学院有关的363篇英文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关注度、态度差异和具体评价三个维度探讨西方媒体对孔子学院形成积极认知与消极认知的根源所在。研究发现:西方国家的地方性媒体对孔子学院更多地持有积极态度,主要集中于惠及地方社区和居民的相关课程、活动、资源、服务等因素;国家层面的媒体更多持有消极和中立态度。与此同时,无论是地方媒体或国家媒体,国际社会对孔子学院的负面认知主要集中于政治因素,包括孔子学院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及其浓厚的政治色彩。
简介:2015年,南海问题的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和“南海仲裁案”两条线索持续发酵,引发多个舆论爆点,呈现明显的“双线多爆点”结构。这种“双线多爆点”结构一方面适应了国际舆论热点持续有效时间的规律,展示了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传播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点上维系了南海问题作为国际舆论热点的较高关注度。这一舆论趋势与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对中国南海地缘政治能力的反对和压制有关,与美国以巧实力撬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稳定关系有关,也与美国以所谓国际法原则确立其亚太国际秩序主导权而刻意塑造中国与国际法秩序的对立形象有关。南海问题无疑会在2016年仍旧成为国际热点问题,而其相关的炒作热点也无疑仍旧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展开。这种持续的热度和核心问题的固定化将为中国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法,发起全方位的舆论反击战留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