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建立基于结果或基于胜任力的教育是当今课程计划的重要特点。本文梳理了基于结果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在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应用,并利用基于结果的教育理念对《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框架体系进行改造和优化,重新设计和确定了课程学习结果框架、课程教学主题内容、课程胜任力要求等内容。基于结果再设计的课程改革体现了全球卫生教育对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结果为目标驱动,通过提供不同的教学主题内容、构建明确清晰的学习结果及要求,注重研究生认识、理解、分析、研究医学教育中的现象及解决医学教育管理、医学教育研究、医学教育变革等问题的能力素质的培养,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医学教育科学化研究和医学教育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
简介:摘要:美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学科承载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重要功能,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学科工作,努力提升学校艺术学科教学水平和学生艺术素养是当年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基于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系统全面的艺术学科调研工作,细致分析了当年艺术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艺术学科常规教学管理,扎实落实艺术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学科本质,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课堂教学交流、比赛,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艺术展演等活动,探索美育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简介:私人课外补习的'影子教育'系统在东亚国家(地区)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2012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中国上海、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四个国家和地区'影子教育'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课外数学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日本、韩国学生的数学补习效应要高于中国上海、香港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从而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
简介: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作用的发挥受多重因素影响,推进教育结果公平应从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组成部分的角度明确各类机构和组织的职责和分工。学校的生源结构、资源、教育教学过程是构成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资源基本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生源结构和教育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教育教学是学校可控因素,也是教育结果公平进程中学校的职责所在。对学校来说,生源结构和学校资源更多受外部控制,尤其是生源结构将学校与学生成绩的关系与社会流动机制和社会融合等问题联系了起来。提高社会流动的开放性,提高社会融合程度是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基础性工作,但责任在政府而不是学校。
简介: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学生学业成就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选择性偏误和家庭背景后,互联网学习偏好对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娱乐偏好的影响则显著为负,而互联网使用时间控制在每日30分钟及以下的学生获得的学业成就显著更高;(2)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对互联网使用偏好与学生学业成就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扩大教育结果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3)如果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养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则互联网可以缩小家庭背景导致的成绩差距,起到缩小教育结果不平等的作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上,为保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政府和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和运用网络资源,确保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学习者汲取新知识和技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