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粤东南澳岛以独特的地理条件,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众多中外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个海岛县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氧离子4000个,高于一般城市10倍至20倍,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天然氧吧”。南澳雄踞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地处东、南两海交汇处,全县的37个大小岛屿分布于阔达4600平方公里的海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渔业县和海岛山区县。北回归线横穿南澳主岛,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霜冻很少,年平均气温21.5℃,不但终年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而且保持着近乎原始的自然生态。1985年底起,南澳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掀起全面绿化海岛的热潮,历经11年的奋战,一举成为我国第一个绿化达标海岛县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近4年来,全县又出动9.18万人次,义务参加“绿化海岛万家”、“建设绿色家园”、“创建生态示范路”等活动。使南澳初步建成集国家森林公园、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和沿海防护林为一体的生态公益林体系。目前,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已达11.67万亩,绿化率达95.3%,森林覆盖率达72.46%;在山坡地上开发出139...
简介:近年来,大亚湾周边的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自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运转以来,大亚湾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状况尤其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实测和卫星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了大亚湾水温和藻华在1983-1993和1994-2004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后(1994-2004)比运转前(1983-1993),年平均表层水温和表层叶绿素a含量分别升高1.1℃和1.9mg/m^3;月平均有害赤潮(HAB)的发生次数也有增加;有害赤潮在1994年以前只出现在春季和秋季,而在1994年以后则全年都有发生;表层水温、叶绿素和有害赤潮发生次数都在5月份增加最明显。这些水环境和生态变化与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热排放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简介: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是国际实践发展的产物,其作为一种兼具政治与法律色彩的临时性安排,在海洋划界争端的处理和跨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合作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基本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以及双边划界协议中的专门性规定,构成了海洋资源共同开发的国际法基础。国际社会共同开发的实践各具特点,针对南中国海这片争议海域,环南中国海国家应充分发挥共同开发机制的积极作用,结合南中国海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共同开发油气资源的争端解决机制,并充分注意到"第三国"的权利问题,在加强对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以期缓解乃至消除环南中国海国家间的海洋划界争端。维护国际海域的和平、安全与良好秩序。
简介:由中国海关学会、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和厦门海关学会联合举办的《“赫德与旧中国海关”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9月3-4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杭州、广州、汕头、南京、南昌、昆明、福州和厦门等地的40多名专家、学者、海关学会会员以及研究生会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如何科学、准确评价曾任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世纪之久的英人赫德和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以及赫德与海关所介入的近代中国外交、教育、邮政、海务、军队建设等各领域的活动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简介:翻开厚厚的《赫德日记》,人们看到了这位执掌中国近代海关大权近半个世纪的“独裁者”的心路历程,自1863年起,赫德担任正处于草创时期的中国近代海关首脑——总税务司,直到1908年回国,在长达半个世纪里,赫德从一个19岁的青年,做到了花甲之年,其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中国海关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赫德及其执掌下的海关不断加强对清政府财政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进而介入近代中国的外交、军队、邮政、教育、海务等领域,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