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讨论分析蛙神经干动作电位,为电生理实验课教学提供一些创新思路。方法:制备蛙的坐骨神经标本,在原有教学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就记录距离。麻药阻滞对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幅度、潜伏期及时程的影响,传导速度的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增大两记录电极距离,在一定范围内第一相峰值逐渐升高,持续时间延长,第二相峰值逐渐减小,电位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录两点间滴加麻药,动作电位的波形第一相峰值逐步加大,第二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形成单相动作电位;利用顶点所测速度与起点法测量值不相等。结论:讨论分析该实验结果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原理,牢固掌握基本的电生理知识。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卡铂耳蜗损伤模型,观察成年南美栗鼠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及其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密度,探讨内毛细胞损害程度与CAP振幅、阈值改变的关系。方法18只成年南美栗鼠经耳科学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分别接受1次和2次卡铂注射(76 mg/kg,腹腔注射,2次注射间隔1周)。B组和C组动物在卡铂注射后30 d、A组在相应时间行终点功能测试。经下鼓室径路将记录电极安放到麻醉后南美栗鼠的圆窗龛,记录短声(click)及0.5、1、2、4、8、16 kHz短纯音刺激下的CAP。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耳蜗基底膜铺片经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毛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全耳蜗基底膜铺片连续高清拍摄,统计毛细胞数量及基底膜长度,计算10%基底膜长度内耳蜗内、外毛细胞的数量作为毛细胞密度。采用GraphPad 6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成年南美栗鼠click及0.5、1、2、4、8、16 kHz短纯音声刺激CAP阈值分别为(7.1±2.6)、(25.4±5.0)、(24.6±5.4)、(10.4±5.0)、(0.4±1.4)、(4.2±6.3)和(17.1±14.1)dB SPL(±s,n=12)。A组单个耳蜗毛细胞总数为(8 936±643)个(±s,n=7),全耳蜗基底膜长度为(17.73±1.01)mm(n=12)。与A组相比,B组动物CAP阈值未见明显变化,但CAP饱和振幅降低了40%并伴有约40%的内毛细胞缺失。C组动物CAP明显升高并损失了近90%的内毛细胞。结论成年南美栗鼠短纯音CAP阈值在2、4、8 kHz最低,在低频或高频时阈值略有升高。卡铂造成的部分内毛细胞损伤与CAP振幅改变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但在内毛细胞损失40%时并不改变CAP的阈值,当内毛细胞缺失超过80%时,CAP阈值的升高不可避免。
简介:目的建立术中利用探测电极施行电刺激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evokedauditorynervecompoundactivepotentials,ECAP)检测的方法,在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评估患者耳蜗听神经功能状况。方法选择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其中耳蜗形态发育正常12例,5例双侧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双侧耳蜗Mondini畸形。测试完成后全部使用Cochlear人工耳蜗。全麻后常规人工耳蜗手术进路,行标准耳蜗鼓阶开窗,将自制测试用多通道试验电极置入鼓阶。电极连接Cochlear公司体外言语处理器及自制电刺激发生器。连接电脑,采用CustomSoundEP2.0软件,调整优化刺激参数进行神经反应遥测(neuralresponsetelemetry,NRT)初步了解听神经功能状态;刺激强度以5CL为步长递减或递增至反应阈值给予电刺激脉冲。同时自动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植入人工耳蜗后常规进行NRT检测,记录ECAP波形和阈值;术后1个月患者开机后采集T、C值,将两种电极测试所得阈值和开机C值进行相关性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商业电极ECAP引出率为90%,平均阈值分别为(160.50±15.12)CL和(160.00±11.27)CL,两者经统计学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开机后C值(177.40±10.61)有明显相关性(R2=0.844,r=0.919)。结论成功建立了术中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的ECAP检测方法,为内耳和/或听觉通路发育异常及无残余听力患者提供有效的听神经反应信息,对了解听觉系统发育程度及初步预测术后患者康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