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某核电项目常规岛及BOP设备采购进度计划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更新及风险管控情况以及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良好实践和经验反馈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希望在后续项目常规岛及BOP采购计划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所借鉴。
简介:摘要: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其中剧场及其附属设备用房面积约2.3万平方米,舞台的设计非传统的镜框式舞台,而是采用新型岛式舞台,因此带来了各专业消防系统设计的不同难度的挑战,比如舞台区演职人员的疏散、防火幕及防火分隔水幕的取舍、消防排烟量的计算以及排烟口的设置等,其中水消防系统与建筑紧密结合,本篇对舞台区域设置的水消防系统包括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雨淋系统、防火分隔水幕系统、钢屋架自动喷淋系统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净空高度为18m的岛式舞台防火分隔水幕系统的设计,在超规范的条件下借鉴了《大空间场所防火分隔水幕应用技术试验研究》中的试验数据。
简介:摘要:语料库语言学致力于文本的检索、取样、分析以及统计。本文试用赫伯特·乔治·威尔士著名科幻小说《莫洛博士岛》为文本,用AntConc软件中的wordlist、concordance、concordance plot等工具来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叙述视角、情节发展、三个方面,以期对原著进行更加理性的分析,对小说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耳鼻咽喉科学中逐渐出现三级学科——头颈外科,历经30年的发展,该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然而,目前还存在制约头颈外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包括如何合理运用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如何推广头颈部修复重建的可及性技术。尤其是后者,仍然是束缚着我国头颈外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头颈局部皮瓣的“岛状”改良设计是基层或地方中心医院一项可及性的实用修复技术,本文将就这一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深入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右侧脑岛各亚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以及电针干预前后,哮喘患者右侧脑岛FC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招募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与哮喘组患者各18名,采集两组受试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哮喘组患者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进行第二次功能磁共振扫描。FC分析以右侧脑岛3个亚区作为种子点:腹侧前脑岛(ventral anterior insula,vAI);背侧前脑岛(dorsal anterior insula,dAI);后脑岛(posterior insula,PI)。结果①哮喘组与健康组基线期比较,vAI与左侧苍白球FC减低(t=-3.85,P<0.05);dAI与右侧中央前回(t=3.27,P<0.05)、右侧角回(t=3.48,P<0.05)、右侧额上回(t=3.41,P<0.05) FC增高;PI与右侧颞下回(t=-3.94,P<0.05)、右侧颞上回(t=-3.15,P<0.05) FC减低。②哮喘组电针后与电针前相比,vAI与全脑FC未见明显差异(P>0.05);dAI与左侧中央前回(t=3.92,P<0.05)、左侧后扣带回(t=3.49,P<0.05)、左侧角回(t=3.84,P<0.05)及右侧楔前叶(t=4.01,P<0.05) FC增高;PI与左右中央后回(左侧:t=4.09;右侧:t=4.25,P<0.05)、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左侧后扣带回(t=3.65,P<0.05)的FC增高。结论电针能够增强哮喘患者右侧脑岛各亚区与默认网络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性,这可能是针灸干预哮喘在脑效应方面的潜在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7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将72例岛叶胶质瘤分为岛叶型(9例)、岛盖型(14例)、脑叶型(32例)和内侧型(17例)。进一步依据室间孔向同侧外侧裂所在平面的垂直线,将肿瘤分为前岛叶型(36例)和后岛叶型(19例)(除外内侧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岛叶型和岛盖型肿瘤主要采用经侧裂入路;脑叶型和内侧型肿瘤主要采用经皮质入路。分析、比较不同分型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26.4%),次全切除46例(63.9%),部分切除7例(9.7%)。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31例。WHOⅡ级和Ⅲ级的岛叶胶质瘤中,岛叶型、岛盖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F=16.94,P<0.001),岛叶型与岛盖型、脑叶型与内侧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Ⅳ级岛叶胶质瘤中,岛叶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无岛盖型)(F=17.85,P<0.001),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Ⅱ级、Ⅲ级和Ⅳ级前岛叶型胶质瘤的切除率均高于后岛叶型(均P<0.001)。后岛叶型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肌力减退的概率高于前岛叶型[分别为26.3%(5/19)、16.7%(6/36),P=0.395]。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率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7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将72例岛叶胶质瘤分为岛叶型(9例)、岛盖型(14例)、脑叶型(32例)和内侧型(17例)。进一步依据室间孔向同侧外侧裂所在平面的垂直线,将肿瘤分为前岛叶型(36例)和后岛叶型(19例)(除外内侧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岛叶型和岛盖型肿瘤主要采用经侧裂入路;脑叶型和内侧型肿瘤主要采用经皮质入路。分析、比较不同分型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26.4%),次全切除46例(63.9%),部分切除7例(9.7%)。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31例。WHOⅡ级和Ⅲ级的岛叶胶质瘤中,岛叶型、岛盖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F=16.94,P<0.001),岛叶型与岛盖型、脑叶型与内侧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Ⅳ级岛叶胶质瘤中,岛叶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无岛盖型)(F=17.85,P<0.001),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Ⅱ级、Ⅲ级和Ⅳ级前岛叶型胶质瘤的切除率均高于后岛叶型(均P<0.001)。后岛叶型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肌力减退的概率高于前岛叶型[分别为26.3%(5/19)、16.7%(6/36),P=0.395]。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岛叶胶质瘤新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