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阐述了外籍人口聚居区治理面临的挑战,社区治理能力与多元化需求不匹配,不同族裔形成“分隔型社区”阻碍移民融入,外籍人口聚居社区有效治理的制度供给不足。分析了网格化治理对于外籍人口聚居区治理的优势与问题,认为网格化治理有利于打破外籍人口治理中的“信息孤岛”,有利于弥补外籍人口治理中的“空白区”,有利于建立外籍人口治理中的“风险预警器”,同时也存在外部技术管控的网格化治理中的困境。并进一步探讨外籍居民自治的有利条件和实现路径:在外籍人口聚居区治理中应该充分借鉴“网格化”治理这种外部技术管控模式,力保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同时充分调动外籍居民内在的积极性,开展外籍人口自治,形成”网格化防控+外籍居民自治”的复合治理路径。
简介:以14份海南黎族聚居区的山栏稻为研究材料、以原产于中国的69份亚洲栽培稻和110份普通野生稻为对照组,分别对核中SSⅡ基因、ITS基因和Ehd1基因、叶绿体中ndhC-trnV基因以及线粒体中cox3基因等5段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多样性和单倍型,并揭示海南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起源地和驯化过程。结果表明,黎族聚居区山栏稻的基因多样性低于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的基因多样性低于普通野生稻;85%左右的山栏稻为偏粳型;山栏稻与广东和湖南的普通野生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海南的普通野生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黎族的山栏稻可能起源于广东和湖南的普通野生稻。
简介:西方国家对移民聚居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学派”,随后经历了同化主义、多元主义、异质本地化和跨国主义研究思潮,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总体上看,对移民聚居区的研究,区位选择方面经历了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演变,空间类型包括族裔飞地、族裔社区和族裔郊区,移民聚居区经济经历了单个案例到不同案例的对比研究,形成机制方面从民族团结理论转向不同作用者和空间生产理论,此外,西方移民聚居区还加强了反作用和空间效应的研究。本文在评述西方移民聚居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移民聚居区研究现状,提出中国相关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借鉴之处。
简介:为探讨侗族聚居区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特点,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黎平县241名中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侗族聚居区中学生在大部分自我价值感分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被试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社会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上女生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高二学生得分要显著低于初三和高三学生,在个人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生理自我价值感上高二学生的得分要显著低于初三学生,在社会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上高二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高三学生。
简介:摘要:回眸本地区小学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有且还有一些欠缺,时至今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倍加重视自己的课堂评价,以便更好地做实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