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病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立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的23例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中10例无明显基础疾病,13例患者存在导致免疫下降的基础疾病诱因。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及咯血多见。胸部CT表现以肺内空洞伴球形阴影者多见。23例中19例有明确的微生物学或病理学依据,4例为临床经验性诊断。16例患者经手术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84.2%)。但两性霉素B治疗后出现了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增强对该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应反复多次痰病原学检查,及早行有创的侵入性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灶特点,合理采用手术和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以乌兰浩特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分布及致病真菌病原菌组成,分布情况。方法对乌兰浩特地区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鉴定菌种分析。结果临床共确诊包括头癣、体癣、股癣、甲癣、手足癣、皮肤念珠菌病、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在内的镜检阳性标本1102例,通过培养分离得到菌株631例,其中股癣101例,甲癣73例,手足癣187例,皮肤念珠菌病38例,头癣47例,体癣125例,花斑癣29例,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31例,培养阳性率为57.25%,包括红色毛癣菌331株(52.45%)、犬小孢子菌93株(14.73%)、须癣毛癣菌65株(10.3%)、念珠菌63株(9.98%)、糠秕马拉色菌60株(9.5%)、絮状表皮癣菌9株(1.42%)、石膏样小孢子菌7株(1.1%)、断发毛癣菌3株(0.47%)。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所占比例居前三位。结论乌兰浩特地区浅部真菌病以手足癣、体癣、股癣为最多,致病真菌以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
简介:目的建立甲真菌病动物模型,观察局部使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的疗效.方法我们将须癣毛癣菌接种在新西兰白兔的后肢趾甲上,构建兔甲真菌病模型,感染成功后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真菌在甲内的生长形态和方式,并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模型甲4周,用真菌学半定量培养评估其疗效.结果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须癣毛癣菌感染新西兰白兔的甲真菌病模型构建成功,接种1周后趾甲近端即出现白色、淡黄色云雾状的改变,与人甲真菌病的临床改变相似.组织学可以看到有隔分支菌丝穿入甲板,到达甲床.接种后2、4、6周,模型甲总体感染率分别为52.78%、77.78%和83.33%.外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2、4周时真菌学有效率分别是22.22%和66.67%.结论成功建立了甲真菌病的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评估了外用抗真菌药的疗效,5%阿莫罗芬甲涂剂治疗兔甲真菌病4周的真菌学有效率为66.67%.
简介:目的:了解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共1293例,对真菌涂片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红色毛癣菌685株(53.00%)、须癣毛癣菌333株(25.75%)、犬小孢子菌31株(2.40%)、铁锈色小孢子菌37株(2.86%)、絮状表皮癣菌8株(0.62%)、石膏样小孢子菌8株(0.62%)、紫色毛癣菌6株(0.46%)、玫瑰毛癣菌6株(0.46%)、断发毛癣菌11株(0.85%)、念珠菌168株(12.99%).结论:1132例湖北地区铁路职工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为检出比例最高的前三种菌种,念珠菌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耳腔内照射联合水杨酸滴耳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以氦氖激光耳腔内照射联合水杨酸滴耳液滴耳,以酒精清洁耳道,用吸引器清除耳道内霉菌团块,予以长春产JHL-96型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机,激光波长632.8nm,连续输出,输出功率30mW,光斑直径0.2cm左右,照射距离2cm,将激光头伸入外耳腔内。每日两次,一次15min,10次为一疗程。同时嘱患者自行以3%水杨酸滴耳液滴耳,tid×10d,十天后复查。对照组109例,嘱患者以3%水杨酸滴耳液滴耳,tid×10d,十天后复查。比较两组间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80.7%。,按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氦氖激光耳腔内照射联合水杨酸滴耳液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抗真菌药物,部分患者应用细胞因子治疗。结果痊愈13例,占44.8%;有效6例,占20.7%;总有效率65.5%。无效5例,占17.3%,死亡3例,占10.3%。结论AL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破坏,治疗上应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联合细胞因子可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