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2019年11月,JCEM发表了1篇题为Therapeutic Effects of Endogenous Incretin Hormones and Exogenous Incretin-Based Medications in Sepsis[Faraaz AS, Hussain M, Teresa GM,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9,104(11):5274-5284]的文章,在获得该刊授权后,我们对该文做中文编译。目前脓毒症的准确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若合并血糖异常,会增加器官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风险,作者认为需要寻找治疗脓毒症并维持血糖稳态的新靶点。肠促胰素可以调节各种功能,包括胰岛的激素分泌、血糖水平、脂质代谢、肠道运动、食欲、体重和免疫功能等,但目前对于肠促胰素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还很有限。在这个小型的回顾性研究中,作者利用医学主题词"肠促胰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抑胃肽" 、"炎症和脓毒症"在PubMed进行检索。临床前研究模型和临床试验的结果提示,基于肠促胰素的疗法可以改善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仍需要设计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观察脓毒症人群中肠促胰素的作用。综上所述,肠促胰素激素轴可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思路,以期寻找到既能维持血糖平稳又可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临床结果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进行准确分类识别。方法以数字钼靶X线图像数据库(DDSM)中的BI-RADS4类的簇状分布多形性钙化钼靶图像为研究对象,自动切分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OI)。对小波变换、Gabor滤波和灰度共生矩阵法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融合,并基于灵敏度分析对融合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筛选。使用基于集成学习的方法,对多项式核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逻辑(logistic)回归分类器进行投票集成,构成用于乳腺钼靶X线图像自动分类的分类器。投票集成方法为软投票。结果提出的集成分类器可高效地识别与分类乳腺钼靶X线图像,其分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9.1%、99.6%和99.3%。结论所提出的乳腺钼靶X线图像处理与分类识别方法能为医生的临床判断提供辅助检测的依据,并为细分BI-RADS4类图像提供技术基础。
简介:摘要驱动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靶向治疗正是针对驱动基因突变,不同的突变类型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根据基因的变异情况选择靶向药物至关重要。当前可用于指导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目标基因越来越多,可用于检测相关基因的方法与试剂也越来越多,临床上需要精准选择合适的检测靶点与方法。本文根据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批准的相关基因检测试剂,就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突变基因靶点及检测试剂进行综述,为临床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与试剂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提供精准伴随诊断。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卵巢癌患者高死亡率是由于缺乏早期症状及晚期诊断所导致,并且存在治疗选择的局限性以及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目前,分子靶点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CD (clusters of differentiations) 24是一种小的唾液酸糖蛋白,通过其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位于脂筏中。尽管CD24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但CD24在癌细胞中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CD24在卵巢癌以及许多癌症中存在过表达,CD24也被鉴定为卵巢癌干细胞标记物。最近,CD24已被确定为卵巢癌患者存活的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特定分子靶点。接下来,我们将回顾卵巢癌靶向治疗中的分子靶点,并概述新的分子靶点CD24及其与卵巢癌的密切关系。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肾病是一组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肾小球疾病,多种淋巴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肾病的发病机制。虽然针对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抵抗,需要探索其原因及解决办法。近年来随着浆细胞,尤其是长寿命浆细胞,在自身免疫反应中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自身免疫疾病对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抵抗,以及自身抗体持续阳性相关,已经成为了新的治疗靶点。本视频讲座重点介绍了浆细胞和长寿命浆细胞的病理生理特点、潜在的治疗靶点,并着重介绍了针对不同靶点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之,浆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肾病中的作用值得关注,可能是解决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抵抗的新思路。
简介:摘要本课题组登记注册大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33例患者评估,初步结果显示治疗后整体客观缓解率为45.5%(15/33),疾病控制率为81.8%(27/33)。依据转化成功标准,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转化成功率为42.4%(14/33),实际手术率为30.3%(10/33)。截至2020年11月20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术后6个月无复发率为60.0%(6/10),中位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仍未到观察终点。此外,经术后病理证实肿瘤进展患者预后较差。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发病率正在上升,预计将成为我国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尽管人们对PDAC的了解取得了重大进展,但PDAC患者的生存率仍不尽如人意。PDAC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明显的增生性改变,产生了一个由免疫细胞组成的大间质空间,包括免疫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了肿瘤微环境(TME),可占肿瘤的15%~85%。TME在PDAC的肿瘤进展和化疗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对PDAC有许多有希望的靶点,利用TME使其进入早期临床试验,但尚无显著改善临床结果的治疗方案。目前正在研究多种靶向治疗方法有可能更好地结合基质耗竭、药物输送和免疫调节,从而在延长PDAC患者生存期方面取得进展。本综述将围绕TME免疫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成纤维细胞以及TME成分产生的治疗靶点的研究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