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对华盛顿一所三级医疗中心接受静脉菌素治疗疗程大于72h的患者(年龄大于18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RIFLE标准(risk,injury,failure,loss,end—stagekidneydisease)评价肾功能不全,即(1)风险(Risk):肌酐水平增加1.5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25%以上;(2)损伤(Injury):肌酐水平增加2倍或‘肾小球滤过率减低50%以上;

  • 标签: 菌素 静脉 肾毒性 肾小球滤过率 RIFLE标准 三级医疗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评价4种不同药敏方法检测菌素敏感性的性能,为实验室选择可常规开展的药敏方法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88株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其中6株携带mcr-1基因),分别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菌素肉汤纸片洗脱法(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素的MIC值。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的基本一致性、分类一致性、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配对χ²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法对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金标准相比,CBDE、Vitek-2™药敏分析系统、BD PhoenixTM药敏分析系统和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的基本一致性分别为94.32%(83/88)、92.05%(81/88)、90.90%(80/88)和96.59%(85/88),分类一致性均为100%(88/88),未出现极重大错误和重大错误;4种药敏方法与金标准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Nemer检验P=1),检测菌素敏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1,P<0.001);4种药敏方法测定的MIC值与微量肉汤稀释法均呈正相关,一致性较好(r均>0.5,P均<0.05)。结论菌素4种药敏方法在本实验室均达到了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及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联合推荐的性能标准,其中商品化微量肉汤稀释法、CBDE检测性能表现最佳,目前可应用于本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

  • 标签: 肠杆菌科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黏菌素类 mcr-1 性能评估
  • 简介:摘要:近年来,菌素因其独特的抗菌活性和在对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全球关注。临床药学研究围绕菌素B和菌素E(主要为菌素)的药效学、药动学特性、安全性优化、耐药性监测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索。研究者们致力于阐明菌素的作用机制、剂量调整策略、联合用药方案以及减少肾脏毒性的措施,并密切关注新型制剂的研发以增强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此外,面对日益严重的耐药问题,加强多菌素敏感性检测方法及其临床解读的标准化进程亦成为重要课题。

  • 标签: 多黏菌素 临床药学 药效学 药动学 安全性
  • 作者: 肖牧伦 李荣 李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郑州 450000(曾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习生,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药学科,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衡阳 421001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因颅内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1次/8 h联合菌素B 50万U、1次/12 h静脉滴注,5 d后加用菌素B 5万U、1次/d鞘内注射。用药前患者左、右下肢肌力分别为3、4级。第4次鞘内注射硫酸菌素B后约20 min,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约9 h后双下肢肌力均降至1级。考虑患者的下肢肌无力可能与鞘内注射菌素B有关,停用鞘内注射及静脉滴注用菌素B,改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1次/6 h联合万古霉素1 g、1次/12 h静脉滴注。5 d后,患者左、右下肢肌力分别恢复至3级和4级。

  • 标签: 多黏菌素B 注射,脊髓内 肌无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注射用硫酸菌素和注射用硫酸菌素B的应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资料研究时间2020年9月-2022年8月,接诊肺炎鲍曼不动杆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硫酸菌素,研究组应用注射用硫酸菌素B,两组根据药敏结果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2组临床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PI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情况统计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

  • 标签: 硫酸黏菌素 硫酸多黏菌素B 临床效果 安全性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兽医临床上产生的多种耐药菌已至少对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中的3种药物耐药,耐药菌的出现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使人们陷于基本无药可治的被动局面,而菌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仍然敏感,是治疗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β和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疗效较好的药物。

  • 标签: 革兰氏阴性菌 临床治疗 多黏菌素 耐药菌 多重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华山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构成及其对菌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8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扩增blaKPC基因并行DNA测序分析,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克雷伯菌属(315/719,43.8%)和大肠埃希菌(219/719,30.4%)。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对菌素B和菌素E的耐药率均较低(〈3%);肠杆菌属细菌对菌素B和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10.9%和11.1%;沙雷菌属细菌对菌素B和菌素E的耐药率分别为47.5%和44.7%;摩根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细菌对菌素B和菌素E的耐药率均超过9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其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高于40%,但对菌素B、E耐药率分别为2.9%、2.6%;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细菌对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8%和17.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小于10%。20.7%(149/719)的菌株blaKPC基因呈阳性,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129/315,41.0%);7株质沙雷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对碳青霉烯类和菌素耐药。结论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对菌素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多黏菌素 blaKPC
  • 简介:摘要菌素类抗菌药物问世于20世纪50年代末,后来因同样有效但更安全的新药不断问世而逐渐淡出临床。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增多,此类药物重新受到重视而重返临床。但由于其上市时间早,至今仍有许多问题给临床造成困惑。因此,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多学科相关领域著名专家与权威学术组织共同编写本共识,全文以问答的方式展示,分为11个部分,37个问题,10条推荐意见,希望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菌素类药物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剂量菌素B与标准剂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以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菌素B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31例(34.4%)]和标准剂量组[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59例(65.5%)],观察两组患者菌素B的疗效、肾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剂量组日均菌素B剂量和疗程分别为(2.98±0.45)万U/kg和(9.16±4.15)d,标准剂量组分别为(1.73±0.35)万U/kg和(7.32±3.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1;t=2.04,P=0.04);高剂量组有效率为83.9%(26/31),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61.0%(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5,P=0.03)。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55.00(37.00,92.47)和50.10(34.00,156.0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P=0.07),45.8%(27/59)的患者发生AKI;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69.40(47.00,94.70)和116.20(59.20,21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1),67.7%(21/3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AKI;两组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4,P=0.04)。高剂量组30 d病死率为32.3%(10/31),因AKI死亡4例,标准剂量组30 d 病死率为49.2%(29/59),因AKI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12;χ2=0.25,P=0.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高剂量菌素B(调整OR=2.662,95%CI 1.082~6.549,P=0.03)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菌素B具有较高的有效率,AKI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 肾损伤 药物毒性 药效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剂量菌素B与标准剂量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方案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肾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以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的90例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菌素B使用剂量分为高剂量组[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31例(34.4%)]和标准剂量组[菌素B剂量<2.50万U·kg⁻¹·d⁻¹,59例(65.5%)],观察两组患者菌素B的疗效、肾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损伤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剂量组日均菌素B剂量和疗程分别为(2.98±0.45)万U/kg和(9.16±4.15)d,标准剂量组分别为(1.73±0.35)万U/kg和(7.32±3.8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6,P<0.01;t=2.04,P=0.04);高剂量组有效率为83.9%(26/31),标准剂量组有效率为61.0%(36/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95,P=0.03)。标准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55.00(37.00,92.47)和50.10(34.00,156.0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8,P=0.07),45.8%(27/59)的患者发生AKI;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水平分别为69.40(47.00,94.70)和116.20(59.20,213.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P<0.01),67.7%(21/31)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AKI;两组AK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94,P=0.04)。高剂量组30 d病死率为32.3%(10/31),因AKI死亡4例,标准剂量组30 d 病死率为49.2%(29/59),因AKI死亡1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12;χ2=0.25,P=0.6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日高剂量菌素B(调整OR=2.662,95%CI 1.082~6.549,P=0.03)与AKI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菌素B具有较高的有效率,AKI发生率显著升高。

  • 标签: 多粘菌素B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细菌 肾损伤 药物毒性 药效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菌素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和毒力特征。方法2011年至2016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1 376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筛选菌素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素耐药相关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药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序列分型和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分别研究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毒力特征。结果从1 376株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共筛选出14株(1.02%)耐菌素肺炎克雷伯菌。10株耐菌素菌株的MgrB发生氨基酸替换(K2E、F28C),9株菌株的PhoQ发生氨基酸替换(D150G)。所有耐药菌株中均未检测到mcr、crrB等基因,与标准菌株相比,耐药菌株的pmrH和pmrD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加。分子流行病学结果显示,14株耐药株分为9种序列型;大蜡螟幼虫感染模型表明耐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具有更高的毒力。结论耐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存在mgrB和phoQ基因突变,且mgrB基因突变可能在菌株毒力的变化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中的菌素耐药菌株之间同源性较低。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多黏菌素耐药 耐药机制 分子流行病学 毒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菌素B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90例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比阿培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菌素B。比较两组患者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细菌清除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菌素B联合比阿培南可有效缩短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提升细菌清除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多黏菌素B 比阿培南 细菌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感染患者静脉使用菌素B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期间静脉使用菌素B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发生菌素B相关AKI的患者,统计分析AKI的发生时间、临床分期和转归,计算菌素B相关AKI发生率以及菌素B用药第3、6、12和15天AKI的累积发生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菌素B相关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AKI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11例,男性237例(76.2%),女性74例(23.8%);中位年龄58(46,70)岁;52例(16.7%)发生菌素B相关AKI,AKI的发生时间为(4±2)d,范围2~13 d;菌素B用药第3、6、12和15天AKI的累积发生率(%)及其95%CI分别为9.1(3.0~19.4)、15.4(7.9~25.2)、21.5(12.8~31.6)和21.5(12.8~31.6)。发生AKI后,52例患者中17例(32.7%)停用菌素B,其中7例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35例(53.8%)因病情需要继续用药,其中25例给予CRRT,10例加用利尿剂。经上述处理后,52例患者中22例(42.3%)Scr恢复正常,6例(11.5%)好转,15例(28.9%)因原发病死亡,9例(17.3%)自动出院。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剂量≥150.0 mg(OR=5.588,95%CI:2.258~13.833,P<0.001)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OR=1.063,95%CI:1.021~1.106,P=0.003)为菌素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感染患者静脉使用菌素B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AKI,菌素B日剂量≥150.0 mg和高APACHE-Ⅱ评分可能增加AKI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多黏菌素B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重症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DR-KP)所致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神经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因PDR-KP所致肺炎而使用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的7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结束时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等指标变化,评估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结果71例患者的治疗时间为8~14 d,均数为11 d。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查结果显著改善。治疗第7天,有37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52.1%(37/71);有41例获得细菌学清除,细菌清除率为57.7%(41/71)。治疗结束时,有51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1.8%(51/71);56例获得细菌学清除,细菌清除率为78.9%(56/71)。与治疗第7天相比,治疗结束时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32,P=0.016、0.007)。治疗期间有39.4%(28/71)的患者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结论菌素B联合替加环素可尝试作为PDR-KP所致肺炎的治疗选择,但尚需要更可靠的临床证据。

  • 标签: 多黏菌素B 替加环素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菌素在治疗小儿重症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CRGNB)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PICU收治的使用菌素治疗的危重症CRGNB感染患儿15例,根据患儿最终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儿基础资料、感染相关情况、菌素治疗前后疗效观察指标以及肾毒性监测指标,评估菌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死亡5例,存活10例,12例患儿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存活组的菌素治疗时间较死亡组长(P<0.05)。(2)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为主(10例),其他部位包括肺部感染(5例)、胸腔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例),且其中4例为多部位联合感染。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其中2例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合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全部病例培养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对菌素敏感。(3)12例患儿在原抗生素联合治疗失败后,启用菌素;另有3例直接启用菌素治疗。14例患儿为菌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仅1例患儿单独应用菌素治疗。体温、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在治疗前后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死亡组降钙素原在菌素治疗第3天较治疗结束时显著升高(P<0.05),且较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患儿预后无统计学相关性(χ2=0.837,P=0.360)。6例患儿治疗后病原学检测转阴,9例未转阴,且与菌素使用时间长短(t=-0.692,P=0.502)和生存状况(χ2=0.313,P=0.576)无统计学相关性。病原学未转阴患儿中,死亡组3例,存活组6例;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为主。(4)尿量、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蛋白使用菌素前后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死亡组血尿素氮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第1天、第7天显著降低(P<0.05);存活组血肌酐在治疗第7天、治疗结束时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儿童感染CRGNB的重症病例使用菌素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目前亟需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做进一步探索和评估。

  • 标签: 多黏菌素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 儿童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泛耐药革兰阴性菌(XDR-GNB)感染患者使用菌素B治疗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菌素B治疗3 d以上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AKI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标准诊断。比较AKI组与非AKI组基线、治疗期间及预后相关指标,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重要的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有72例患者接受菌素B治疗>3 d,最终4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2例发生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率为44.4%。AKI组与非AKI组基线资料均衡,且预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4比6,好转出院(例):18比11,χ2=0.329,P=0.566〕。菌素B相关性AKI发生于用药后1~14 d,平均(6.8±3.8) d。32例AKI患者中,2例好转出院后肾功能失访,18例肾功能恢复,12例未恢复;肾功能未恢复者预后明显差于肾功能恢复者〔死亡或自动出院(例):12比2,好转出院(例):0比16,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菌素B日剂量高于非AKI组(mg:151.6±23.7比132.4±30.3);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5 g/L)的例数均显著多于非AKI组(例:29比10,18比4,9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37.466,95%可信区间(95%CI)为2.676~524.586,P=0.007;OR=22.960,95%CI为1.710~308.235,P=0.018〕。结论发生菌素B相关性AKI者较未发生者更多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菌素B日治疗剂量更高;菌素B日剂量≥150 mg、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为菌素B相关性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黏菌素B 急性肾损伤 感染 泛耐药革兰阴性菌
  • 简介:药(multi-drugresistant,MDR)及泛耐药(pan-resistant)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困难,菌素是治疗该感染最后的可选用药,但已有耐菌素的菌株出现。作者等研究了菌素等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测定菌素对MDR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止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体外抗菌活性 防突变浓度 菌素 prevention 临床分离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粘菌素B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检验临床效果。方法对于40例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方式进行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的药敏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多粘菌素B抑菌率为45.74%,米诺环素抑菌率为19.32%,差异具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实验室需要加强对于其病原菌检测力度,临床医师需要根据病原菌监测合理使用药物,能够有效避免医院内出现病原菌传播以及流行。

  • 标签: 多粘菌素B 米诺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活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