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因其体量小、易于建造以及在佛教中的重要宣传作用,自唐代兴起至元代没落,留存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山东作为我国佛教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佛教遗存。其中,不但具有其他地区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精美绝伦的雕造工艺,对深入研究石刻艺术及建筑工艺具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当地佛教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山东 佛教 经幢
  • 简介:杭州市西湖南面的凤凰山麓,是我国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缪始建的皇宫所在地。后来又成为南宋皇朝的紫禁城。凤凰山一带山川形胜,背靠西湖,面向钱江,林木苍郁,紫气环绕,松柏亭亭,芳草萋萋,不失为皇家禁苑的一方风水宝地。在这皇宫附近,即凤凰山麓西边山坡下,有一座与皇宫禁苑紧紧相连的千年古寺——梵天寺及山门前的一对古石砌筑的,曾经十分辉煌,闻名于世。梵天寺虽然已在千年历史风雨尘埃中湮没了,然而至今尚遗存的一对,则是难得一见的千年文物。

  • 标签: 皇宫 凤凰山 钱江 遗存 松柏 文物
  • 简介:因笔者从事于辽金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考察、抄录、研究了大量辽金尤其是北京的辽金,因而爱屋及乌,深感作为古代石刻的一种,辽金有着其独特、别致的美。

  • 标签: 辽金 经幢 佛教 造型美 质朴美 残缺美
  • 简介: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简称《宣》),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参考国内已发表的录文简体本,制作了本《宣》校勘本。本文尚考证《宣》敦煌本与本的差异,认为唐代存在不同版本的《宣》,而敦煌本应较本为早。本文还考察了该石选刻《宣》的内外原因,认为石并未把《宣》全文刻完。最后,本文指出该景教的发现,再次确认了20世纪40年代现世的所谓小岛文书B系今人伪造的写本。

  • 标签: 大秦景教 宣元至本经 洛阳 经幢
  • 简介: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拓本,制作其《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记》撰者、立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 标签: 经幢 大秦景教 宣元至本经 华化 景僧
  • 简介:本文专门讨论新近发现的唐代洛阳景教残体第一棱面的文字,通过对残存文字及其书写体例的考察,根据汉语的表述习惯,参照其他唐代景教文献和佛教文献,推测该棱面仅缺失“大智慧”三字。作者分析棱面的主体文字“清净阿罗诃”,“清净大威力”,“清净大智慧”,认为是洛阳华化景教团对基督教三位一体信条的表述。

  • 标签: 景教经幢 三位一体 阿罗诃 景碑 尊经
  • 简介:南诏和大理时期,是云南宗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地方传统宗教与外来宗教相互斗争和交融,绘制了一幅色彩斑烂的历史宗教文化画卷,特别是大理地区的许多民俗都被涂上了宗教的色彩。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些民俗民族化了,从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

  • 标签: 南诏 大理国 宗教 民俗 地方宗教
  • 简介:隆兴寺内的两座刘友恒在正定隆兴寺中轴线末端的毗卢殿东西两侧,矗立着两座,分别是为本寺金、明两代两位功高德重的住持僧而立。东侧为金广惠大师,西侧为明梦堂和尚。它们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为研究正定佛教和隆兴寺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汉书》 陀罗尼经幢 龙兴寺 八角形 须弥座 佛教题材
  • 简介:佛教在南诏时期传入云南,8~13世纪在云南流行的主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密教——阿吒力教。密教的仪式极其繁缛,哲理却比显教通俗得多,非常适合在大众文化水平不高的云南传播。云南密教尤其注重巫术和祭祀,用有形的祭祀仪式代替抽象的禅定思维,而且具有泛神崇拜的色彩,这些都与云南原来盛行的原始巫术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为

  • 标签: 铜佛 南诏 密教 大理国 原始巫术 佛教艺术
  • 简介: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的海寺,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寺。由南华中路进入海寺,首先是一条约100米长的通道,两旁古树参天,绿荫蔽野。通道尽处,即是放生池,上建金水桥。再向里沿中轴线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塔殿,右侧为藏经阁、六祖殿、客堂、地藏

  • 标签: 海幢寺 南汉 佛教文化 僧人 历史文化
  • 简介: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进行了调查。这五座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沁阳县开元十八年;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和汲县开运二年。这五座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座、身和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新乡县开元四年

  • 标签: 豫北地区 汲县 沁阳县 天福 四阿式 歇山顶
  • 简介: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宁安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的南部,座落着渤海国时期的兴隆寺,在寺北部三圣殿前,有一个渤海时期遗留下来的精美佛教艺术品,俗称为石灯塔,在不同时期的文献上也有称其为石灯、石塔、灯

  • 标签: 渤海国 牡丹江地区 佛教艺术 黑龙江省 不同时期 遗址
  • 简介:唐代从印度、西藏和中原地区传入南诏的佛教以密宗为主。佛教密宗与本地原始宗教融合,在南诏中期基本形成了本地化改造的特殊密宗派别阿吒叻教。阿吒叻教普及于南诏国内,成了南诏主体民族——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至大理时崇佛、拜佛之风更甚。

  • 标签: 大理国 释儒 宗教信仰 佛教 地方志 云南
  • 简介:1988年3月14日,在朝阳市双塔区八里堡乡榆树林子村村民李荣阳家里发现金泰和三年(1203年)石经一个,为八面体。绿砂岩石质,身风化剥落较为严重,部分文字已脱落。为卯榫结构,上下均有凸榫。可知原实有顶和基。现存的为身,上面直径28、下面直径34、高109厘米。分别由四个大面上宽12、下宽14厘米和四个小面上宽10.5、下宽13厘米相间组成,两端并阴刻几何纹条带。

  • 标签: 辽宁 朝阳市 金泰和三年石经幢 文物
  • 简介: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建于唐文宗开成元年.即公元836年。1872年,崇圣寺为兵祸所毁。寺虽毁,但留存下来三座古塔,即著名的三塔.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1978年。文物工作者维修三塔时.在千寻塔塔顶发现了南诏、大理时期的文物珍品580多件,尤以大理时期的文物珍品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其中就有一件鎏金镶珠银质金翅鸟.

  • 标签: 大理国 文物工作者 云南大理 崇圣寺 千寻塔
  • 简介:盐是重要的民生物资,也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唐朝势力进入云南的过程看,很难摆脱觊觎地方盐利的嫌疑。在先后挫败唐帝国占领姚州和安宁矿井的企图后,南诏成功地从吐蕃手中夺过川滇交界地区盐矿的控制权,奠定了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国势强盛的基础。不过,南诏大理并没有如中原王朝一样通过食盐专卖攫取财富,对于一些中小盐矿甚至完全免税。宽松的环境促进了食盐产业的发展,相对低廉的盐价不仅满足了统治中心区域内居民生活的需要,也成为吸引远方少数民族归附的有力因素。盐的生产、运输和贸易过程将分散在不同区域的人群联结在一起,为王国的存续提供了重要的凝聚力。

  • 标签: 盐业史 食盐专卖 南诏大理国 云南史
  • 简介:大理《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是大理时期的密教仪式文本,其中记述了佛、菩萨、金刚(明王)等几十种尊圣的启请次第。经过录文、整理发现,该写绝大部分次第内容与汉地密教轨有关。尤其通过对比不空所传相关轨,显示出该写经受不空所传金刚界教法的影响至深,说明了该写与唐代密教文献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从而折射出唐密在大理的遗存。通过对该写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大理密教总体上属于汉地密教在云南的传播,是汉地密教轨在大理的流布,是中国中古时期汉地密教的一个流脉。

  • 标签: 《启请》 唐密 不空 五佛种子字 月轮观 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