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大学学习的时候,通过很多课程,包括新编的《中医基础理论》,更包括传统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分别从基础理论和临证应用的角度学到了天人相应。自那时候起,天人相应的概念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记得那时自己对天人相应是"情有独钟"的,不仅韦编三绝,且也曾写出过一些浅浅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至今虽然历久,然却难以忘怀!这次又记忆起来,是缘于一次在新西兰梅西大学举办的有关中药农业国际化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 标签: 天人相应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 传统中医药学 《伤寒论》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摘要“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大宇宙、宏观整体)和人(小宇宙、微观个体)是互相感应、互为反应、互为映照的。这就是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核心。《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节气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最具特色的保健疗法,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它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本文从“天人相应”的角度分析了自然界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以及结合机体的机能状态而采用“节气灸”的理论依据并列举出其具体临床应用。“节气灸”较好的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符合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预防保健的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此类遵从自然变化以防病治病的中医传统方法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及喜爱,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使之能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 标签: 天人相应观 节气灸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自伏羲画卦而始,中华文化中就体现出朴素的"天人相应"思想.中华民族用这一方法论来理解世界,解释现象,并指导社会实践.它强调人和自然的联系,即对于人的认识皆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在《黄帝内经》这部医学经典中得到全面应用.

  • 标签: 天人相应,内经,思想
  • 简介:《易经》之卦象到底有没有象征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本文依据有关史料、《易经》卦爻辞和前人的研究,做了肯定的回答和比较系统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易经》在天人问题上的四个观点:(1)天道与人事有统一性;(2)自然属性与人格品德相联系;(3)人是天人关系的主体;(4)热爱自然,天人情融。然后,又对中国传统哲学、科学、伦理和宗教进行了概略的追索,指出中国科学古代曾长期领先而近代落后,中国哲学思维偏重求同,偏重综合、整体和功能结构,中国宗教带有明显的世俗倾向,等等,都与天人合一有联系。

  • 标签: 世俗倾向 中国宗教 八卦 史料 学术界 象征意义
  • 简介:<正>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论争的主要问题之一。唐代以前的某些唯心主义哲学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论证天有意志,天是人类社会的主宰;天和人有某种感应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天人合一”,最后通向有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则相反,认为天是客观的自然界,它没有意志,更不能主宰人类社会,主张天人相分。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坚持了无神论。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代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天人关系作了新的概括和总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 标签: 柳宗元 天人观 天人关系 刘禹锡 “天” 神学目的论
  • 简介:儒释道的“天人和谐”是在中国特有的生产实践水平基础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天人合一”是儒释道共有的中心理念,从中具体反映出其“整体”、“平等”、“内在价值”等。儒释道从不同角度诠释的“天人和谐”共同构成了今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 标签: 自然 和谐 儒家 道家 佛家
  • 简介: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历代思想家在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契合点,从而为人类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各时代的儒家思想家对"天人"的认识与发展,正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梳理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和宋明儒学的"天人"发展轨迹,可见儒家生生不息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儒家思想 天人观 承继 发展
  • 简介:荀子出生于我国奴隶制正在解体而封建制迅速发展的历史过渡时期。当时百家争鸣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反映在哲学思想上的争鸣焦点之一便是“天”(自然)“人”(社会)关系的认识问题,即自然、社会问题。荀子《天论》中朴素的唯物的天人,对我国早期的自然和社会影响很大,充分体现出他哲学思想的光辉,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其独特的进步意义。

  • 标签: 天人观 荀子 哲学思想 自然观 社会观 学术思想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20
  • 简介:把握普遍的必然性是人的天性。天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能认识到的最高意义的本体性存在,理解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把握普遍的必然性的基本途径。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论更多地注意到了天人之间的统一性,表达了古代思想家在更抽象的水平上把握客观世界的心理取向。宋代理学家用形而上的思想方式理解和把握天,从而使必然意义的天与可感觉的天和有神性的天分离开来,儒家的天人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 标签: 天人观 天人合一 形而上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28
  • 简介:在对人性和天命的理解中,性与命本非二物,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思考了人性命运的问题

  • 标签: 天人观 李栗谷天人 观研究
  • 简介:应该根据什么原则进治河规划,不同的利益集团会有不同的认识。根据我国儒家哲学的理论,"天人合一"应该是治河规划的基本原则。所谓"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天)的和谐一致。本文以我国水利建设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说明实行"天人合一"指导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以钱塘江河口的治理作为主要的实例加以介绍。

  • 标签: 河流治理 天人合一 钱塘江
  • 简介:<正>政治哲学,就其本意来说,是用哲学的观点体认社会生活,用哲学的方法对于政治思想、政治秩序以及人类社会的政治原则进行设计。在中国古代,传统儒家提出了一整套的伦理政治学说,其思想学说的每一部分,与天人观之间都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 标签: 传统儒家 等级结构 天人观 董仲舒 人类社会 民本思想
  • 简介:一年之内,春天防御风邪侵入,又要预防寒邪;夏天防御暑热之邪,又要预防由于暑湿之邪侵入而受凉,从而导致感受寒邪;长夏时令防御湿邪留恋;秋天防御燥邪侵入,又要预防风邪侵入;冬天防寒邪侵入,又要防风邪侵入。

  • 标签: 风邪 寒邪 侵入 养生 长寿 预防
  • 简介:天人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董仲舒的天人以入世为其基本倾向,既有神秘化、宗教化的形式,又蕴含着理性主义内涵,形而上的伦理原则和伦理化的自然法则是天的理性品格的基本规定。在天人感应的形式下.天成了实现人自身目的的工具。董仲舒的天人中的理性主义内涵反过来限制了神学化倾向的发展。

  • 标签: 董仲舒 天人观 理性主义 中国 哲学 伦理化
  • 简介:《阴符经》无疑为古今修道的真经之一。它最早著录在《新唐书·艺文志》里,全文三百余字。其言语深奥,义理精微,内容则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世人大多传它为黄帝所作,或认为是黄帝受之于广成子(宋陈渊)。朱熹认为:“不得而详知”。另有其它一些说法,各述所知,究无定见。作者认为它大约成书于唐人李荃、张果等为其作注之前。而《道藏》(第10册885页,1988年)记李荃云:

  • 标签: 《阴符经》 天人观 义理 朱熹 《道藏》 修道
  • 简介: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学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 标签: 天人相应理论 昼开夜合现象 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