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探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以40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安全隐患防护措施,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2.5%)较对照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率(10%)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较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5%)高。结论应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安全隐患防护措施的方法,降低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安全隐患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等基本程序;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则涉及术前心理疏导、术中情绪安抚及术后心理干预。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详细解释手术流程,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术中,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维持手术室环境的宁静与整洁,保护患者隐私;术后,及时反馈手术结果,并持续进行心理关怀,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态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出对照组,且心理状态测评得分更低,显示更好心理状况。这些差异在统计上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还能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建议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此外,还应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实施系统化培训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妇产科手术室护士6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3.15±4.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67±5.12)分(t=6.204,P<0.001);观察组护士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5.28±3.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42±4.59)分(t=6.664,P<0.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320,P=0.038)。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实施系统化培训,可显著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妇产科联合手术室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手术室效率,确保患者安全,优化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及医护人员访谈,我们深入了解了妇产科联合手术室管理的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如设备不足、人员配置不合理、手术流程不规范等,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对策,包括增加必要设备、优化人员配置、制定标准化手术流程等。结果:实施对策后,我们发现手术室的运营效率显著提高,手术时间缩短,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同时,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也得到改善,医疗差错和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妇产科联合手术室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但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针对性的对策,我们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这些对策不仅提升了手术室的运营效率,还确保了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手术室管理的最新动态,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策略,以满足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妇产科手术室护士接受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手术室工作的60名护士,分为30名观察组和30名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安全教育,观察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系统化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护士的安全知识掌握率、安全操作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教育后,观察组护士的患者安全知识掌握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安全操作合格率方面,观察组(93.3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此外,观察组护理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室护士实施系统化患者安全教育,可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中失血管理措施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抽选本院在2022.1至2023.6时期内收治的86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试验期间沟通干预前后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术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按照两组患者SAS评分和 SDS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7.67%)很明显高于对照组(83.73%),且(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6.03%),且(P<0.05)。结论:失血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情,提高治疗过程的配合,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妇产科手术室中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手术质量的具体影响,以期为提高妇产科手术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采用了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妇产科手术室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手术案例与传统手术模式进行对比。首先,选取了我院妇产科一段时间内接收的手术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传统手术模式。通过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关键指标,评估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手术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手术时长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加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各项关键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这一结果表明,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妇产科手术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结论:妇产科手术室多学科协作对手术质量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多学科协作模式能够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因此,医院应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的应用,以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意。方法:该文研讨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入选样本为80例妇产科手术室患者,采用“平行序贯法”进行组间安排,每组划入(n=40),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针对前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针对后者:实施人性化干预策略,最终对相关数据展开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全情比对,具体比对范围包括:护理满意度、手术耗时、患者依从性程度、应激指标情况、焦虑情绪、护理缺陷。结果:研究结束后,B组采纳方案更具优异性、可实施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值得探讨。结论:通过在两组之间开展不同形式干预策略后发现,个性化护理服务的临床影响意义更加巨大,既能有效改善患者相关应激指标、焦虑心理状况,还可极大减轻护理缺陷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救治的2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10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SDS)、焦虑(SAS)的评分显然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总概率为99%,明显比对照组88%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的害怕、恐慌情绪得到极大的改善,更好地强化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手术室实施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管理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行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65.28±10.1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8.42±11.27)min(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围手术期风险评估与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