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诗经》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它选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然而自西汉经学伊始,关于孔子删诗和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悬案。事实上删诗说并不成立,而说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由诗在春秋时代突出的社会地位和孔子维护雅乐的态度所导致的。

  • 标签: 孔子 诗经 正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8
  • 简介:孔子一生重"行",说"行有余力,然后学文"。"行"即践履、实践,但也包含了行走、行路、游历等几层意思。"行",无论是践履、实践,还是行走、游历,都须有相伴。无的行,是"行行重行行"的沉重之行;有的行,是如行山阴道上美景多至目不暇接的轻松愉快之游。孔子的"乐山""水""学"之游,浸润在之中,是真正的行、游。这是孔子的真实的生命体验。

  • 标签: 孔子 乐山 乐水 乐学
  • 简介:关于孔子闻《韶》孙开泰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这是人所共知的,不仅如此,他还是个音乐家。这里我来谈一谈《关于孔子闻(韶)》的一些看法,希望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孙子闻《韶》,是在他学有所成,已经有许多弟子的中年时代。他很想在政治上有...

  • 标签: 孔子 《韶》乐 齐景公 《史记》 齐国 季氏
  • 简介: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繁荣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围绕音乐的社会作用问题展开争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音乐批评思想也是恢复西周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音乐批评既有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批判,也有不少关于音乐艺术形式展开的批评讨论。孔子不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琴家,所以他有许多对“琴”的批评观点。因此,本文将对史料中记载的有关孔子对“琴”的批评思想进行梳理概述。

  • 标签: 孔子 “琴乐” 批评
  • 简介:有一次,孩子问我,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快乐?我说你说说看。孩子说有人说得到爱情的人最快乐,有人说得到财富的人最快乐,有人说得到权力的人最快乐。我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我用孔子的一句话向他作了回答。“子曰:不仁者,不可心久处约,不可心长处。”可见仁是大快乐之源。我还要帮孔圣加一句,不仁者,不可久处美,因为“里仁为美”,住在仁里最美,最享受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尝过了那个大快乐,一切小情小调就没有多少诱惑了,一切痛苦于他也是小菜一碟了。在《述而》篇中,孔子的弟子是这样描述夫子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申者,舒展状;夭者,灿烂状,既舒展又灿烂,大快乐啊。看完《论语》,我的脑海里冒出一个句子:大快乐者孔子。他对万事万物看得是那么开,他是那么随缘、自在、通情达理、活泼、不执着、不僵化。申申也,夭夭也,活活泼泼,开开心心,那么讨人喜欢,让人看着心生欢喜,所以有那么多弟子愿意终生跟着他。像颜回,为了常和夫子在一起,居然愿意吃粗食,穿布衣,住在高危的房子里,而不出仕。如果他是一个僵化的老头子,不讨人喜欢的老头子,大家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他吗?孔子师徒在前往楚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粮食吃完了,只能以野菜充饥,...

  • 标签: 久处 处乐? 孔子能够
  • 简介:从美学的角度上来讲,音乐作品既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态性客体,同时又是一个离不开接受者意识活动的非实在性的观念性客体。笔者认为孔子“成于”的音乐思想也包含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音乐美学内容,本文从音乐的主观与客观性这个美学的角度,来解析论述孔子“成于”的音乐思想。

  • 标签: 孔子 音乐存在 人的存在 成于乐
  • 简介:4月21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沈及云南省档案局局长张应钦一行9人,不辞辛劳,冒着严寒来到中甸视察工作。22日,首先看望了全体同志,然后分别视察了迪庆州档案馆和中甸县档案馆的馆库建设、各种设施及1996年2月3日中甸地震后给馆库带来的损失情况,并仔细察看了馆藏部分藏文档案、东巴文档案,了解边疆民族地区档案工作

  • 标签: 沈正乐 副局长 档案工作 中甸 边疆民族地区 县档案馆
  • 简介: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的思想,基于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成长规律的高度把握。他站在完善人生的立场上认定了音乐的崇高价值。音乐的和谐性是促成人格整完善的前提;音乐的抽象性让人获得主体的对象化;而音乐的表意性则使人走向对世道人心的体悟。当前这些思想仍有启发性。

  • 标签: 孔子 音乐 人格
  • 简介:宋代王安石有《读孔子世家》一文,认为论出身,孔子不过“旅人也,栖栖衰季之世,无尺土之柄,此列之以传宜矣。”“公侯传国日世家”,孔子并非王侯,《史记》将其列入“世家”,“奚其进退无所据也。”又说:“岂以仲尼将躬圣人之资,其教化之盛,舄弈万世,故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极挚之论也。

  • 标签: 王安石 《史记》 孔子 宋代 出身 教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孔子“诗”、“礼”、“”教思想的分析,阐释了孔子有关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孔子的人性思想。孔子重视“诗”、“”的原因,乃因为这二者蕴含真诚善良的情感,同时又具有以情感人、涵养人性的作用;而重视“礼”,乃在于“礼”既来源于善良中和的情感,又规定范正着情感。进而言之,孔子学说推重情感,在于情感乃是人类的基本存在状态,论情即是论“性”。在孔子的人性思想中,人性既包括“仁者爱人”的德性情感,又含有喜、怒、忧、惧的自然情感。孔子推崇“诗”、“礼”、“”三教,目的在于充实涵养德行情感,规范中和自然情感,从而形成完美人性,建成理想社会。

  • 标签: 情感 艺术 人性
  • 简介:孔老二是历代搞反革命复辟的祖师爷。他一生为维护和复辟没落的奴隶制奔走呼号,建立了反动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一整套反动文艺观。在他多年的复辟说教中,总是礼乐并论,且强调以配礼的。他说:“移风易俗,莫善于;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 标签: 创作 林彪 移风易俗 奴隶制 文艺观 师爷
  • 简介:本文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结合大量田野调查,立足道教音乐文化自身的规律,对当今一派与全真派音乐进行对比研究。一派与全真派从大的方面看同属道教一个体系之内,就教理教义而言并无本质区别,两派都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祖。两派都贵生、重生、倡导性命双修,以成仙得道为目的。因此两派在斋醮以及道士宣教、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之音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金元后随着一、垒真两大主流道派的逐渐确立。其各自在传统的教义教规以及在修持上有着不同侧重。一派以斋醮、符策见长,偏重斋醮;全真派以修身养性为其特点,侧重清修。加上两派所受民间音乐影响的程度不同,传承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音乐形态特征。本文仅从两派道的特色、异同及其形成的缘由作一比较分析。

  • 标签: 正一 全真 道乐 研究
  • 简介:[出处]欧阳修《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三):“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早起前山路长。”(客游的人刚刚梦到家里,催晓的角声便响了起来。行人匆匆忙忙地起身,一起埋怨角声吹得太早。马蹄整天踏着冰霜,尚未到达目的地而思念回归白白地想断肠。不要贪恋梦中还家的快乐,还是早些起身吧,前山的道路还长着呢!)

  • 标签: 山路 欧阳修 目的地 行人 冰霜 马蹄
  • 简介:浅谈孔子“政者也”思想对廉政建设的参考意义刘盛蒲廉政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提法倡导过为政清廉。虽然为政的内涵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容,但清正廉洁、为政无倦,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对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都具有...

  • 标签: 孔子 为政者 党政领导干部 为政清廉 党风廉政建设 勤劳地工作
  • 简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是孔子教思想的经典之说,在主流话语中,常常被用于论证音乐及其教育的价值,并被认为体现了感性和理性高度统一的审美育德的最高境界,本文对这句话进行非主流的另类思考,认为这句话既遮蔽了音乐的本体性意义,又体现了理性独尊的道德规训思想。

  • 标签: 孔子 音乐 本体性
  • 简介: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代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褒是贬,孔子及他的思想言语始终是中国文人们争论的焦点。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和对教育的重视,使其为后人留下的丰富的教思想。教育对象全体性的直接表白"有教无类";音乐审美体验性的典范代表"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育人功能性的规范要求"尽美矣,又尽善也"、"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音乐内涵层次性的经典阐释"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等五个方面是孔子教思想的基本内容。

  • 标签: 孔子 乐教思想 音乐教育
  • 简介:久闻山西省曲艺团演出了一部以'天镇保姆'和'吕梁护工'为素材的小剧场戏剧《爱呦》,但一直没有机会欣赏。不过窃以为,这种反映'主旋律'和'能量'的扶贫剧目,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应该没有问题,但要说艺术性,估计也脱不了固有的窠臼。就在该剧演出有相当一段时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受朋友邀请,我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剧场观看了该剧的演出。这一看,让我这个看了一辈子戏的'老戏骨'大开眼界,也让我对反映扶贫的'主旋

  • 标签: 乐起来 小剧场戏剧 戏剧爱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