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由支原体感染引起。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特征、传播途径,并提出新见解与预防控制策略。我们将介绍支原体原体流行特点、传播途径、症状和诊断方法,并重点讨论预防与治疗措施。通过深入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望减少其发病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流行病学,传播途径,预防控制,儿童健康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通常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对MP基因的分型主要是通过基于P1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1-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以及基于多基因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流行期间MP不同亚型之间会发生一定的转化。研究并掌握MP各分型的流行特点及转化规律,可以对MP各亚型的分布地区、流行年份及临床相关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肺炎支原体菌株的大环内酯类耐药性增加,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问题,研究显示MP耐药性与23S rRNA基因结构域V区突变有关。分型技术的完善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开展系统全面的MP基因分型及其耐药突变的分子流行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MP亚型的分布特征、流行趋势及耐药情况势在必行。该文对儿童肺炎支原体分子流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MP感染的监测、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P1分型 MLVA分型 大环内酯类耐药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情况。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人民医院儿内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共532例用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MP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9.5%,4~6岁发病率最高,性别差异无统计意义,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MP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感染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情况。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们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60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4.7%,3岁~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明胶颗粒凝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5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季节分布、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童阳性率为47.00%,低于女童的阳性率53.00%;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四个年龄段MP阳性率分别为9.80%、20.20%、30.20%、39.80%,随着年龄的增大,MP阳性率增高;2023年MP阳性率最高季节为夏季,7、8、9月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6.0%、40.5%、36.1%;2、3、4月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4.3%、21.9%、22.8%。结论:MP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女童易感,学龄期、学龄前期儿童感染率高,但幼儿期的MP感染率升高,仍需临床医生重视,对于易感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MP的感染率。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为主,少数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因此,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儿童肺炎 支原体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率及流行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2年03月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呼吸道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MP抗体阳性率为26.1%;各年龄组中4-6岁MP感染率最高,0-3岁MP感染率最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不同季节中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夏天发病率最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MP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感染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为研究病例时间段,研究对象为100例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实施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检查,分析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结果:分析不同时间段发生率,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不同年龄段发生率,4~7岁患儿的发病率最高,和0~3岁、8岁以上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不同季节发生率,和其它季节相比,春季、秋季、冬季的患病率较高,且占比分别为25.00%、28.00%、48.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明确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征,以此作为基础尽早诊治疾病,可改善其病情,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流行病学特征 获得性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市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540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记录性别、种、发病年龄等,同时进行支原体抗体(IgM-MP)检测,统计支原体检出情况与患儿的种、发病年龄及性别的关系。结果(1)从种来看,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IgM-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0%、60.7%、64.2%、12.0%、4.6%、11.4%,表明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有统计意义,P<0.01。(2)从年龄来看,1岁以下、1-3岁、4-7岁、7岁以上四个年龄段的患儿IgM-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4%、21.5%、45.8%、28.4%,4岁以上的患儿IgM-MP阳性率较高,尤其4-7岁期间更易受肺炎支原体感染,P<0.01,差异有统计意义。(3)男、女童IgM-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5%、2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与疾病类型、发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IgM-MP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情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支原体 患儿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控制。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及时隔离,早期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甾体类药物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EV71病毒成为最重要的儿童肠道病毒,其疫苗的研制是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探讨肺结核结核流行的发展趋势和控制预防的方法。对该流行的肺结核的流行途径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结核 控制 预防
  • 简介:摘 要:手足口小儿群体中十分常见,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5至7月多发,手足口主要症状是发热,可以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控制手足口传播流行,根据本地区儿童手足口发病情况,展开小儿手足口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探讨。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疾病预防
  • 作者: 王亚翠 吴喜蓉 刘芳 尹青琴 李洁琼 王咏红 全舒婷 田雪 徐保平 申阿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研究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介入肺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6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特征和耐药性,以期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8 6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试剂盒检测MP感染情况,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MP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 691例行SAT检测的患儿中,MP总检出率为28.10%(2 442/8 691例)。2016年至2019年MP检出率分别为26.23%、31.36%、27.84%、26.57%,2017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χ2=16.11,P<0.05)。女性患儿MP检出率为29.65%(1 107/3 733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26.93%(1 335/4 958例) (χ2=7.85,P<0.05)。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32.21%(726/2 254例)、39.76%(852/2 143例),明显高于春冬季的17.00%(327/1 924例)、22.66%(537/2 370例)(χ2=315.15,P<0.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检出率分别为35.06%(732/2 088例)、37.71%(1 160/3 076例),明显高于婴儿期和幼儿期[11.20%(232/2 072例)、22.01%(318/1 445例)](χ2=509.89,P<0.001)。1 524例行荧光PCR耐药基因检测的患儿中,1 386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90.94%。2016年至2019年MP耐药率分别为88.19%、90.93%、90.56%和92.90%。MP耐药率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结论MP四季均可检出,以夏秋季检出率最高;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MP耐药率居高不降。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儿童 流行病学 耐药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烧伤流行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2012年之间收治的856例小儿烧伤患者资料,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烧伤时间、烧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地点、烧伤程度等各项进行统计。结果1-5岁阶段小儿烧伤占到总体烧伤人数的一半,烧伤发生最多的是夏季和冬季,热液烧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所有烧伤原因中占首位,小儿烧伤大部分发生在家中。结论要防止小儿烧伤的发生家长要加强安全意识,烧伤发生之后要及时入院治疗。

  • 标签: 烧伤 流行病学 烧伤原因
  • 简介: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作为性健康及HIV防治国家健康策略部的重点项目,性传播感染是公共健康的焦点问题。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和护理及相关并发症(包括盆腔炎、不育、异位妊娠和宫颈癌)的处理,直接或间接地给医疗卫生资源造成巨大负担。20世纪以来英国性传播感染的流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行为方式、新的诊断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人口的变化。

  • 标签: 流行病学 感染 传播 英国 公共健康 医疗卫生资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0年至2023年小儿手足口发病数据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手足口流行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小儿手足口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样,包括飞沫传播、空气气溶胶传播、食物和水源等。在人口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和托幼机构,传播速度更为迅猛。该病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呈现季节性特点,主要高发于春夏季,与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有关。在不同年度和季度,发病数呈现波动趋势,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小儿手足口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卫生设施水平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在人口特征方面,儿童群体中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感染,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小儿手足口传播,提出了健康教育宣传、疫苗接种策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临床医疗水平提升等综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社区居民和医疗机构的防控水平,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为社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研究普通成年人和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医务人员的血清肺炎原体(CP)抗体水平,探讨可能感染CP高危医务人群的CP血清流行状况。方法随机抽样湖北地区7所医院中经常接诊呼吸道感染患者自愿参加的健康医务人员,以问卷方式询问他们近2年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以ELISA法检测血清C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SCPIgG)抗体,并与健康体检非医务成人SCPIgG抗体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02名健康医务人员[年龄(38±10)岁]SCPIgG抗体阳性率为14.7%,141名体检健康非医务人群Eg龄(36±10)岁]SCPIgG抗体阳性率为16.3%,两组间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773。比较5所受调查人数较多的医院间SCP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125。近2年有呼吸道感染较否认有相关感染的医务人员的SCPIgG抗体阳性率高(17.5%和12.9%),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接诊呼吸道疾患的医务人员和医院,发生CP局部流行的机会可能不大。CP在成年人之间的传染性可能不强。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医院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