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检测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在各种检验方法中,被动凝集法与MP-lgM法的特异性较高,同时,被动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31.40%与MP-lgM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33.72%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为其实施实验室检查,并通过与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有利于提升患儿疾病的诊断率,并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感染 患儿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E、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及m一13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7例,未合并患儿35例,选取同期支气管异物且未合并感染肺炎的患儿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gE、CYSLTS及m一13含量并比较。结果合并感染组IgE、CYSLTS及m一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合并组IgE、CYSLTS及几一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感染组IgE、CYSLTS及几一13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肺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总IgE、CYSLTS及IL一13水平可能与过敏的反复原刺激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一类特异性过敏原刺激形成IgE,最终导致肺炎加重。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肺炎支原体 IgE 平胱氨酰白三烯 白细胞介素-13
  • 简介:摘要小儿支气管哮喘为儿童常见病及高发病,多数患儿呈慢性病程,极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对患儿呼吸功能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并可累及多脏器及系统,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影响因素较多,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而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改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逐渐受到临床领域的关注,为进一步探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探索急性发作期临床治疗方法,本文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展开综述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65例患儿、呼吸道感染65例患儿分别建组,名称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时间2016年10月~2017年8月,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结果观察组MP-IgM检测的阳性率为35.4%,对照组MP-IgM检测的阳性率为23.1%;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MP-IgM阳性患儿与MP-IgM阴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IgE的检测结果,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概率极大,行肺炎支原体检测十分有必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方向。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肺炎支原体感染 的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清学检验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微生物快速培养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4-8岁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也明显比本组其他年龄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的方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显著,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值得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6例作为研究组,回顾分析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经一系列试验室检验后显示,IgM阳性50例,阳性率58.14%,其中IgM差异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但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联系;冷凝集试验显示阳性26例,阳性率30.23%;血常规检查异常47例,异常率54.65%;尿常规异常18例,异常率20.93%。结论试验室辅助检查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有效的诊疗依据,避免漏诊误诊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与其他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症状较为相似因此常被误诊。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需要具备特异性,提高诊断准确率,使得患儿可以及时获得相应治疗。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肺炎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随机选择52例,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和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多数患儿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为正常或升高,且血气分析显示心肌酶显著增高者有24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异常者有28例。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临床诊断时,需要对其进行酶联免疫、血常规检查、血生化和血细胞分析等检查,避免出现漏诊问题。

  • 标签: 支原体 小儿肺炎 临床检验 血生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而诱发小儿哮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等展开分析。方法以6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0例接非MP感染诱发哮喘患儿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例数、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此外,在咳嗽、喘息、肺部受累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喘息症状出现的比较晚,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且还会存在剧烈咳嗽的症状。通过向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大环类酯类抗生素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炎支原体(MP)感染 小儿哮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MP感染诱发小儿哮喘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肺部感染、喘息、肺部哮鸣音、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p<0.05)。结论与普通哮喘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表现极为严重,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和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小儿哮喘 肺炎支原体 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与肺外感染疾病的类型。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之间总共收治的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患儿70例,把这70例患儿随机的平分为两组,一组设置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的35例患儿采取医院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的35例患儿进行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的70例患儿中,有26例患儿发生了消化系统感染,在所有的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并发症中所占比例最大。实验组的35例患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治疗之后,痊愈的患儿有17例,对照组的35例患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常规治疗之后,其痊愈的患儿有10例,可以得知,实验组患儿的痊愈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痊愈概率。讨论小儿在患肺炎后容易引起各种肺外感染并发症,对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痊愈概率。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 肺外感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诊断方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当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份2年期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纳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CT诊断的结果。结果经过CT诊断结果显示,病变位置分布具体表现为,20例双侧,40例单侧,其中单侧具体分部位21例右侧,19例左侧。病变形状特点为婴幼儿常见散在斑片,学龄儿童大都为大片状实变。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情况与患儿的年龄有着一定关系,胸部CT影像学可以帮助做出更好的诊断,为后期实际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60名,将其按照年龄阶段划分为幼儿组(年龄<4岁)与少儿组(年龄4-14岁)后,回归分析所有患儿的相关资料,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在腹泻、腹痛、呕吐与恶心这四类临床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症状中,少儿组患儿的检出情况明显差于幼儿组患儿,P<0.05,有统计学意义;少儿组患儿的胆红素、尿淀粉酶、血淀粉酶与转氨酶等阳性指标情况较幼儿组患儿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多为腹泻、腹痛、呕吐与恶心,如不及早就诊治疗将较为棘手。只有引起对该病的重视,并对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儿早日战胜病魔。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消化系统损害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急性良性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儿多在晨起或夜间突然发生肌痛,多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疼痛,且均伴随有呼吸道感染史,在活动时痛感加重。在对所有患儿均采取了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后疼痛症状在7d内均完全消失并健康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器官受损外,同时还会引发肌肉病变,在急性期会导致磷酸肌酸激酶的异常升高,临床上可采用阿奇霉素抗炎及多种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磷酸肌酸激酶也可恢复正常水平。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急性良性肌炎 磷酸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2017年1月到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诱发的哮喘患儿纳入试验组,另选同时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儿60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按入院先后将试验组分为B组和试验C组,B组采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哮喘宁与喘乐宁治疗,比较B组与C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发热、重度喘息和咳嗽的单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C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时患儿各项症状更加严重,但通过药物治疗后仍能得到缓解。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哮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设为实验组后统计小儿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患儿的疾病特点。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普通肺炎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从而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特点与患者的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居住环境、抗生素使用时间等两组患者具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由此可见,患儿的年龄、季节、低补体状态、抗生素使用时间等都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极易在秋冬季出现,若患儿出现高热和阵发性咳嗽等,则要格外引起重视,实施早期诊断治疗。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受到感染导致的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和治疗方式。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 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并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 6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治疗, 并联合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对两组的哮喘、体温、干咳及肺部病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 45例患儿哮喘发作时间为入院后 1周内, 占 75.0%, 平均哮喘持续时间( 2.7±1.1) d;观察组有 50例患儿的哮喘发作时间为入院后 1周内, 占 83.3%, 平均哮喘持续时间( 6.1±2.2) d;两组患儿的平均哮喘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0.707, P<0.05)。对照组中 24例体温上升, 15例 37.5~ 38.0℃, 8例 38.1~ 39.0℃, 1例 >39.0℃, 患儿发热持续时间 <1周。观察组中 41例体温上升, 13例 37.5~ 38.0℃, 22例 38.1~ 39.0℃, 6例 >39.0℃, 其中 35例发热时间 <1周。对照组患儿体温上升例数多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701, P<0.05)。对照组患儿主要症状为咳痰, 有 12例干咳;观察组有 39例阵发干咳;两组患儿干咳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4.86, P<0.05)。对照组患儿接受肺部检查, 主要结果为双肺纹理模糊以及支气管肺炎, 有哮鸣音和湿啰音;观察组患儿以干啰音和哮鸣音为主, 肺 CT显示有大片阴影, 少量气肿。结论 肺炎支原体导致的小儿哮喘疾病咳嗽程度强烈, 持续时间长, 应该使用大环内脂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  

  • 标签:    儿童哮喘 肺炎支原体感染 大环内酯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