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0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影响其术后1年复发的因素。分析患者基线资料以及肿瘤分期、合并症等因素对其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90例患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27例(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有饮酒/吸烟史、喉癌位于声门下区者更易发生局部复发(P<0.05);病理分期/N分期/T分期越高以及肿瘤累及前联合者越容易复发(P<0.05),性别、肿瘤累计声带突、向深部累计声带、合并症以及切缘情况均对复发无显著影响(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岁)、肿瘤部位(声门下区)、高肿瘤分期(Ⅲ级病理分期、N2分期、T2分期)均为喉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无饮酒/吸烟史、肿瘤未累计前联合是喉癌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喉癌患者,术后1年复发与年龄、肿瘤位置、分期等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喉癌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术后局部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Levovist声学造影判断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局部疗效的长期结果,探讨声学造影在局部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3例肝癌(25个结节)射频消融治疗后行增强CT扫描和Levovist超声造影检查,以增强CT结果作为判断是否完全消融的标准,决定是否追加治疗.追踪21~42个月观察局部复发情况,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局部疗效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治疗1个月后超声造影检出8个有血流的结节,CT检出5个结节有血供,超声造影与CT比较对瘤内血流检出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准确性均为76%,假阳性5例,假阴性1例.但追踪观察21~42个月后发现5个超声造影阳性、CT增强阴性结节中的4个于治疗后3~15个月复发,其余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均阴性的结节和CT增强为阳性经过再治疗的结节均未见复发.结论与CT比较,Levovist声学造影对瘤内血流检测有可能更敏感,声学造影阳性而CT增强为阴性的结节强烈提示有局部复发的可能,有严密观察或追加治疗的必要.

  • 标签: 超声造影 声学造影 结节 治疗 局部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不可逆电穿孔(纳米刀)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纳米刀消融术治疗的36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按照Clavien-Dindo分级标准对并发症进行分级,评估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共有15例(41.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脾梗死、房颤、门静脉血栓、胰瘘、假性动脉瘤、消化道出血、肝脓肿及重症胰腺炎,其中Ⅲ级及以上并发症患者6例(16.7%),3例(8.3%)Ⅲ级并发症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纳米刀消融后均有可能发生各类并发症。术后消化道及腹腔出血为其主要致死原因。采用合理的检查及治疗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胰腺肿瘤 纳米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在肝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肝恶性肿瘤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7.9(48,69)岁。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对并发症进行分级。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肿瘤反应情况。记录患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至2020年8月27日。结果21例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20例,Child-Pugh B级1例,消融术后没有出现肝功能降级情况。肿瘤长径为10~56 mm,肿瘤长径≥3 cm者共7例。21例患者共接受21次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2.3(1.5,3.5)h,术后所有的并发症均为Clavien-Dindo Ⅰ级,包括疼痛、发热和臂丛神经拉伤。术后4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率为85.7%(18/21),部分缓解率为9.5%(2/21),疾病稳定者0例,疾病进展者1例,占4.8%(1/21),客观缓解率达到95.2%(20/21)。术后3和12个月复查,3个月总体复发率9.5%(2/21),12个月的总体复发率23.8%(5/21),均为异位复发。术后3、12个月的AFP分别为(28.0±7.3)和(29.0±8.1)ng/ml,与术前(278.0±41.2)ng/ml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个月=-3.57,t12个月=-4.12,P<0.05)。结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治疗对于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电穿孔 消融技术
  • 简介:目的前瞻性观察经皮冷消融治疗的不良反应、肿瘤变化及近期疗效,探讨该技术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共59例局部进展性胰腺癌患者采用氩/氦为基础的冷冻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冷消融治疗。将冷冻探针插入胰腺肿块的中心,做2次循环冷冻,每次冷冻5min,温度为-160℃,然后复温,持续10mi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d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冷消融后每4—6周行CT扫描评价肿瘤变化;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59例患者共有76个活检证实的肿瘤,位于胰头部56个、胰体部7个、胰尾部13个。肿瘤中位大小4.5cm,19例伴肝转移。术后发生腹痛45例(76.3%),发热29例(49.2%),血淀粉酶升高34例(57.6%),严重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胰漏、肠梗阻和冷冻探针针道转移)5例(8.5%),无冷消融相关性死亡。中位住院时间21d。2例(3.4%)获得完全缓解,23例(39.0%)获得部分缓解,30例(50.8%)疾病稳定,4例(6.8%)疾病进展。中位存活期8.4个月;3、6、12个月存活率分别为89.7%、61.1%和34.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冷消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局部进展性胰腺癌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胰腺肿瘤 冷冻疗法 冷冻消融术 超声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局部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进行局部射频消融术,B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B组的30.0%。P<0.05。2组1年复发率相差不大,P>0.05。结论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临床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开腹手术。

  • 标签: 局部射频消融术 开腹手术 小肝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至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82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CT引导下纳米刀消融术(IRE)的44例患者为IRE组,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的38例患者为RF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经腹部CT测量治疗前后的肿瘤长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检测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和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观察病灶消融区情况。结果IRE组手术时间短于RF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RFA组(P<0.05)。术后3 d及1个月,IRE组患者血清CA19-9和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RFA组(P均<0.05)。影像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病灶未见强化。IR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72%,21/44)与RFA组(57.89%,22/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IRE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显示出优越的临床疗效,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纳米刀消融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功率胆道内射频消融后离体猪肝局部胆汁温度变化及胆道损伤情况。方法选取10个新鲜离体猪肝(胆囊及胆总管中上段完整保留),于DSA下将收集的人胆汁注入猪胆道系统,并注入少量对比剂,然后将HabibTMEndoHPB射频消融导管经胆总管引入肝门区胆管内并用缝线将胆总管与消融导管绑紧。10个猪肝消融参数分别为5W(120s)、6W(120s)、7W(120s)、8W(120s)、9W(120s)、10W(120s)、11W(120s)、12W(120s)、13W(120s)、14W(120s)。透视下分别于远端消融电极、距远端消融电极1、2cm处插入测温针进行测温。消融后取消融区胆管及毗邻组织送病理检查评价损伤程度。结果10个人胆汁充盈离体猪肝胆道系统消融模型均成功建立,且成功导入射频消融导管进行消融。测温显示消融区温度随功率增加而升高、最高达90.3℃;距远端消融电极1、2cm处温度上升不明显,为28.4~40.2℃。病理检查显示消融区胆管出现全层凝固性坏死,距消融区1、2cm处胆管及毗邻肝组织无明显损伤。结论胆道内消融可使邻近胆道内胆汁温度有所升高,但对毗邻非消融区胆管内皮无明显损伤,提示胆汁热传导作用对毗邻非消融区胆管及肝组织影响较小。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猪肝 胆管
  • 简介:摘要肝切除、局部消融(LTAT)是治疗肝细胞癌最常用的治愈性手段。早期肝细胞癌(肿瘤直径≤3 cm)既是肝切除的最佳适应证,更是LTAT的最优势领域,对于其治疗首选肝切除还是LTAT,一直是一个争论性话题。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建立、设备的改进、技术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肝切除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的微创性、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提升。相比而言,LTAT治疗早期肝细胞癌在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等方面缺乏创新性进步和体系性推进,总体疗效缺乏实质性提升,学术地位受到了挑战。本文从早期肝细胞癌肝切除和LTAT的特点、影响治疗决策的原因、未来治疗模式的展望等方面,简述肝切除和LTAT在早期肝细胞癌综合治疗的学术地位和相互关系,指出在我国现阶段,肝切除和LTAT对于早期肝细胞癌的治疗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两者的关系不是互相竞争,而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早期 热消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胃三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射频局部消融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隆起糜烂病灶平复率为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隆起糜烂病灶平复率为25%、治疗有效率为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0%(36/40);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34/4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1,P<0.05)。结论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胃三联药物治疗。

  • 标签: 射频局部消融 胃三联 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后早期进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热消融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9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热消融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329例患者,根据肿瘤进展时间分为1年内进展组、2年内进展组及2年内未进展组。3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40.7%和22.0%(1年内进展组);98.0%、83.6%和50.2%(2年内进展组);99.5%、97.2%和75.2%(2年内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χ2=142.0,组1 vs组2:χ2=19.58,组2 vs组3:χ2=15.04,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BI分级、肿瘤个数、AFP及ALP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差。结论早期进展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消融后长期预后相关,随着治疗后肿瘤进展时间缩短,患者预后降低。

  • 标签: 肝细胞癌 热消融 早期复发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联合局部神经根阻滞(POA-LNRB)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由CT或MRI证实的LDH患者均经POA-LNRB治疗。按照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状况,将本组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效果,一般效果及无效3级。所有患者于治疗后1、3、6个月均经随访与复查。结果随访证实,本组25例LDH患者中,有12例(48%)显著疗效,7例(28%)一般疗效以及6例(24%)无效,总有效率为76%。CT引导下经皮椎间盘穿刺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操作本身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OA-LNRB治疗LDH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臭氧消融术 神经根阻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浅静脉曲张腔内射频消融术(RAF)中应用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麻醉科(2022年期间)下肢浅静脉曲张RAF患者220例进行研究。根据给予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10例,给予椎管麻醉;观察组,110例,给予局部麻醉。比较:(1)手术相关指标。(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RAF患者中,应用局部麻醉效果显著,手术所需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下肢浅静脉曲张 腔内射频消融术 局部麻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A)在治疗瓣膜病合并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LSP-AF)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268例瓣膜病合并LSP-AF,在心脏手术同时行BRA手术患者。比较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及房颤复发情况等,以及影响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268例患者中行单纯二尖瓣手术86例,单纯主动脉瓣手术4例,联合瓣膜手术164例,其他类型手术9例。术前房颤病程(2.00±1.89)年,左心房直径(56.83±8.27)mm,术后30天内死亡15例。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率1年86.6%,2年75.4%,5年67.7%,8年57.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HR=1.073,P<0.001)和房颤病程(HR=1.070,P=0.025)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采用双房全迷宫消融线路,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房颤 瓣膜性心脏病 双极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联合术后中医中药局部理疗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9例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治疗,其中48例术后配合中医中药局部理疗周,采用针灸、中药热奄包、推拿中的一种或两种局部理疗方法,另外41例术后病人未行中医中药局部理疗,通过两组治疗前后腰腿痛的VAS评分、Macnab疗效评价方法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随访3~11月,平均8月。术后即刻、两周、6月行统计学分析,86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6.2%。1例术后即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发生率1.1%。术后无感染、低颅压性头痛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5~58min,平均37min。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术后中医局部理疗治疗组与单纯的射频靶点热凝术组相比,其腰腿痛的VAS评分及术后2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6月以后腰腿痛的VAS评分及改良Macnab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较满意,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疗效佳、恢复快、微创治疗方法。术后配合短期中医中药局部理疗,近期疗效更佳。

  • 标签: 射频靶点热凝消融术 中医理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