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遗址保护工作既方兴未艾又困难重重。法规、政策、理论、资金、学术、技术等方面都需要建构与创新。史前遗址的保护工作尤其如此。文章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例,对史前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 标签: 史前遗址 屈家岭文化 考古遗址公园
  • 简介:吴营遗址位于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区东岸。2008年7~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文化晚期灰坑48座,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 标签: 吴营遗址 屈家岭文化 遗迹 遗物
  • 简介:国家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而发现遗址群,中国农谷建设的核心区发生在原始文化所在地。遗址位于遗址群的中心,是长江中游最早发现的原始文化遗存,闻名世界的文化因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中国农谷是荆门市在探索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兴起的建设模式。原始文化既是中国农谷的文化元素,又是中国农谷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中国农谷突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统一,维护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引领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屈家岭遗址群 屈家岭遗址 油子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中国农谷
  • 简介: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有一个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三角形盆地,黄河从中穿流而过,它就是官亭盆地,盆地内海拔在1800米左右,是青海省地势最低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省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历代官府在此设立驿站。

  • 标签: 喇家遗址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800米 青海省 盆地 三角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京山》是一部很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这部发掘专刊的文字及插图不足100页,图版不足60版,而且在1965年秋经科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不久就逢“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京山遗址发掘主持者与报告编写主持者张云鹏先生在文革中被残酷迫害而过世,后人对这部发掘专刊未作任何的宣扬。然而,这部不起眼的考古发掘专刊,却是我国江汉地区、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奠基之作,自然也是张云鹏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奠基之作 考古研究 江汉地区 “文化大革命” 科学出版社
  • 简介:<正>发生于1938年的万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继平型关之战、台儿庄大捷之后所取得的又一辉煌胜利,这次战役奇迹般地创下了全歼日军一个师团这一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记录。万大捷胜利之时,日本朝野震动,举世震惊。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盛赞万大捷:

  • 标签: 万家岭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史 台儿庄大捷 抗日战场 抗日战争初期 日本朝野
  • 简介:<正>文化是分布在江汉平原的一种古代原始文化。它承袭大溪文化,历经了发展、繁荣等整个过程,最后转化为湖北龙山文化。文化的彩陶纺轮、朱绘黑陶、蛋壳黑陶,以及陶器中的鼎、豆、壶、杯、碗等,独具一格,有别于其它的古代原始文化。最近几年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中部和南部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地区不断发现文化的遗存,为研究文化和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探讨中原和周围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屈家岭文化 仰韶文化 原始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河南省 大溪文化
  • 简介:<正>楚文化以她独特的风姿,象天女散花似的在南国大地上遍生根枝,开花结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楚民族的优秀儿女。荆门地处湖北正中心,夹在汉水,沮水、漳水的中央,是当时楚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荆门响岗东周遗址与墓地的发现,为研究这一地区灿烂的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本文试图就这处遗址与墓地作一初步分析。

  • 标签: 遗址 楚文化 荆门市 中晚期 楚国 楚墓
  • 简介: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先生是我省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善于探索勤于思考。最近,他经过较长时间对黄河上游历史及地理文化的研究和考察,得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推测——举世瞩目的喇遗址是史前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并撰写了《喇遗址与大禹治水》的文章。本期推出这篇文章,希望这一观点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通过争鸣和交流,使一些被历史湮灭的记忆重现,自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事情。

  • 标签: 大禹治水 喇家遗址 地理文化 黄河上游 研究会 学术界
  • 简介:<正>响岗东周遗址与墓地位于汉水、沮水和漳水之间的荆门城西南约八公里的响岗上(见图一)。这条岗地从荆门山南麓开始,由坡地变为平地,一直向南延伸至纪山一带,长达百余里,是古代南阳、襄阳到荆州的必经之路。岗地北头至今尚保存有古烽火台、古道路等遗迹。岗地两侧分别为低凹的河谷地带,现为稻田。

  • 标签: 遗址 发掘简报 荆门市 腹径 河谷地带 内折
  • 简介:对于秦人起源与秦文化的形成,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秦族先祖东来逐渐认识趋同。迁邾说,观点是秦人周初因参与叛乱而被迁于邾(甘谷),进而认为甘谷县西南是秦文化的发祥地。秦人迁邾的重要考古学依据是毛遗址。早在秦人迁邾以前,在甘肃东部地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它是周文化和甘青文化交汇、综合的产物。毛遗址所具有的文化张力,超出了秦人迁邾的时间限定。我们认为秦人是逐次西迁的。

  • 标签: 毛家坪遗址 秦文化 思考
  • 简介: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黄河北岸的官亭镇喇家村。该遗址于1996年开始发掘,清露出规模巨大的环壕、供人们集中活动的小型广场、结构独

  • 标签: 加固保护 喇遗址 房址加固
  • 简介:喇家村位于民和县铝之南约901公里处,现隶属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遗址位于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东侧为喇沟,南距黄河120米左右,西侧为卡地沟,北部1.5公里处有民和至甘肃省临夏市的公路。遗址大部压在村内,遗址范围东西约350米,南北150米左右,较现在的村庄略大。村庄的周围皆有灰层及陶片等遗存,陶片俯首可拾。该遗址是一处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存,以齐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积厚在0.5—1.2米左右。

  • 标签: 喇家遗址 齐家文化 遗存 文化堆积 出土 石器
  • 简介: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1996~2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三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三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墓葬5座、灰坑3个、窑址1处,出土了陶、石、瓷、银、铜、铁等不同质料的文化遗物百余件.该遗址年代跨度长,遗存特征比较典型,是三峡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考古发现.

  • 标签: 湖北何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明代
  • 简介:本文通过对蒸馏罐和炉渣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详细复原桐木清代炼锌遗址的炼锌技术。分析发现,桐木蒸馏罐各个部位设计合理,冶炼罐可以重复使用;该遗址主要使用含铅的硫化锌矿,焙烧不彻底,也使用可以直接冶炼的氧化锌矿;蒸馏罐在炼锌炉中摆放规范,冶炼和冷凝温度控制较好,技术效率较高。该研究对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炼锌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炼锌 蒸馏罐 硫化锌矿 焙烧 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