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矿山生长着许多很好看的花,山茶花特别吸引人,她不仅有纯朴美丽的外表,而且是青春和生命的象征。初春,我信步到山上,那含苞待放的山茶,宛若稚童的小脸,情不自禁中我采回几枝绿叶和山茶蓓蕾。回到家把它们插在瓶里,置于柜上,心里十分惬意。清晨从睡梦中醒来,斗室里便荡漾着淡淡的清香和温馨的花气。是哪里飘来的花气呀?哦!是山茶,昨天的蓓蕾已成了一束鲜花!她告诉我:啊!春天已来到矿山。
简介:不久前,韶关戏曲优秀传统剧目展演,不仅给观众以美好的艺术享受,赢得热烈的赞扬声;还引出了人们长期关注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展演的四个剧目是被誉为"山茶花"的粤北采茶戏,除《睄妹子》用普通话演出外,其它都以客家话演出。有人赞扬说:"举国上下推广普通话,粤北采茶戏改用普通话演出,扩大了服务面,能吸引更多群众,改得好!"这不是什么新鲜理论,而是似是而非的"旧闻"的翻版。它使我想起了,往事:在十年浩劫后,原韶关专区有个掌大权的同志说:"粤北采茶戏只有改用普通话演出,才能登上大雅之堂,争取更多的观众。"在这似是而非的"指示"压力下,有些专业采茶剧团改用普通话演出,而客家地区群众以"罢看"抵制改用普通话演出的采茶戏。剧团眼看此路不通,又改为"两条腿走路",即在农村乡镇演出用客家话,到县城、工矿演出用普通话。这样的社会效果也不妙,县城、工矿干群嫌她"没有‘茶’味了"!知识文化界批评她"不伦不类,倒人胃口"!有些演员也很反感地说:"我们今晚在农村演出讲客家话,明晚我们到矿山演出讲普通话,有时同一晚演出,时而讲客家话,时而又讲普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