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讲话》在"为人民"、"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中所最终确立的,是"为工农兵和怎样为工农兵"这一"基本方针"和"根本方向"。以"人民方向"来概括《讲话》宗旨与精神,并以此来置换或取代"工农兵方向",在理论上是不准确的。《讲话》的"工农兵方向"是由《讲话》的言说对象、言说任务、言说语境和言说立场决定的。毛泽东"人民方向"的思想和理论,主要表现在《新民主主义论》而并非《讲话》中。理论话语中的"工农兵方向"和"人民方向"之间的差异,暗含有"社会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不同指涉与路向,根源于"党内"与"党外"、"党性"与"人民性"、"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立场之间的差异。"工农兵方向"和"人民方向"是可以整合也应该整合的,但不能相互取消和替代。"人民方向"和"工农兵方向"之间的理论张力极具弥散性、包容性与穿透性,它为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源发性动力和广阔的开放性空间。在"左"的路线支配下,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以"工农兵方向"取消和否定了"人民方向",教训是深刻的。重温《讲话》"工农兵方向"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在于文艺工作者应该增强自己的社会意识、时代意识和使命意识,为弘扬主旋律,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简介:在文学创作中,除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外,还有“典型事件”。这“典型事件”,虽然属于故事情节的一部分,但它既体现出人物的典型性格,同时又是典型环境的展现。典型事件对表现时代精神、人物性格、作品主旨以及作品风格都有重要的作用。工农兵文学十分重视典型事件的设置:它把事件置于矛盾斗争的焦点;把事件置于政治、文化、历史的典型环境之中;把事件置于作品主旨的凸显处。因为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工农兵文学的典型事件和西方文学的典型事件有异。工农兵文学的典型事件设置,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出其人民性的本质。此外,因为这典型事件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典型性,所以它们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简介: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在此前后又发表过许多与此相关的意见,它们一起构成了“工农兵文艺”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创作目的论、创作源泉论、创作动因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效果论和创作鉴赏论等。这一理论体系和西方的文艺理论不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我们应该好好珍视并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