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60年代有人提出支前分支传导阻滞的概念之后,很快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支前分支传导阻滞现已为常见的诊断。今将我们所收集的127例支前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92人,女性35人,男:女=2.7:1,其中76岁以上5例,占3.8%,25岁以下5例,占3.8%,56~65岁34例,占26.7%为本组比例最高。QRS平均电轴显著左偏,113例在-30°~-70°之间,占88.9%,-70°以上的仅14例,

  • 标签: 左束支前分支阻滞 心电图
  • 简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心电图上的支(分支)传导阻滞颇为常见,其病因不易即刻判明。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住院的1749例患者中发现双阻滞7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双束支阻滞 传导阻滞 心室内 老龄化社会 心血管病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并不少见,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近遇1例交替性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形态与阻滞QRS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1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 标签: 左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完全性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CLBBB的40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急查心肌酶检出10例AMI者,1例为尸检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将余下29例单纯性CLBBB患者的心电图与CLBBB合并AMI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LBBB合并AMI的ECG特征性改变。结果完全性支传导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多样。结论新出现的完全性支传导阻滞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患者男,83岁.因长期饮酒出现上腹部灼热不适,突然黑便来院就诊.体检:T36.5℃,P74次/min,BP125/75-mmHg,R17次/min,神志清,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肾功能不全,尿量少.

  • 标签: 房早 室内差异传导 左束支阻滞型 心电图 窦性心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收缩与舒张非同步性,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支传导阻滞患者27例,健康志愿者21例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充盈时间,应用应变率分析测量左心室不同室壁的QRS起点到收缩期和舒张期组织最大位移的时间,计算各个壁的组织最大位移时间的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作为评价左心室不同室壁的收缩不同步指数(SAI)和舒张不同步指数(DA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充盈时间明显减小(P<0.01),SAI和DAI明显增大(P<0.01);LBBB伴LVEF减低组DAI较LVEF正常组明显增大.结论CLBBB患者不仅有收缩非同步性,而且有舒张非同步性,伴有心衰的CLBBB患者的DAI与心功能正常的LBBB患者相比明显增大.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75-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获取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动物模型的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s,PSL),评估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以评价LBBB对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比格犬,麻醉状态下射频消融支制作LBBB模型,实时测量动脉压力。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30 min(Acute-LBBB)、造模成功后3个月(Chronic-LBBB)获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并获取各时间点的PSL,评估左心室整体和节段心肌做功参数。结果与Baseline相比,Acute-LBBB、Chronic-LBBB左心室整体做功效率显著降低(P<0.05),整体无用功显著增加(P<0.01),Acute-LBBB的GLS显著降低(P=0.04)。造模前,室间隔基底段及中段做功效率、有用功均高于左室侧壁相应节段(P<0.01),而无用功节段值的分布则相反(P<0.01)。Acute-LBBB室间隔各节段心肌做功效率较造模前显著降低(基底段、中段、心尖段P<0.05)、无用功增加(P<0.05),室间隔基底段有用功降低(P=0.01),而侧壁基底段无用功增加(P=0.04)。Chronic-LBBB室间隔基底段与中段的心肌做功效率较Acute-LBBB轻度恢复(P=0.03),但仍显著低于造模前(P=0.001),其余各节段做功参数的改变与Acute-LBBB相似。结论急性及慢性LBBB均可导致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做功能参数的改变。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可以定量分析LBBB的左心室功能及运动模式的改变。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功能,左 心肌做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筛选完全阻滞患者120例,其收治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对上述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应用新诊断标准分析探究合并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完全性支传导阻滞患者首次心电图。结果:在3个导联(V3、V4、V5)中有2个导联S波产生向上切迹,以及在V5、V6、I、avL中有2个导联产生病理性Q波,该2项敏感度相对较低,其有着很高的特异度;2个及以上邻近导联产生原发性ST-T改变特异度相对较低,但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 :施行新型标准诊断法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阻滞患者心电图予以较好的鉴别,能够拟定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为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心脏临时起搏常应用于严重症状性心动过缓的紧急救治或无症状患者的保护性起搏,存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和处理。本文报道1例既往左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因围术期保护性临时起搏诱发医源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最终植入永久起搏器。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束支阻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而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三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R-R0.64s心率94次/min,P-R间期0.18s,ORS波时间0.15s,Q-T间期0.42s,P′1及P′2均提前出现,P′均重于其前的T波降支处,后随的QRS波与窦性P下传的QRS波形态相同,当窦性心动周期0.64s及P′1后的代偿间歇为0.74s时下传的QRS波均呈完全性阻滞图形,当P′2后的代偿间歇为0.80s时,其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正常.继后仍为完全性支传导阻滞,(见附图),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房性早博,3、3相支传导阻滞.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三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价值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 期间 45 例 完全阻滞 患者 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肌酶学诊断, 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完全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无 S 波与 Q 波, QRS 波群的 R 波宽阔且粗钝, ST 段向下倾斜或者呈水平趋势。结果: 45 例 完全性支传导阻滞患者 均接受心肌酶学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 9 例,心电图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 8 例,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05。 8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支传导阻滞患者中,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有 3 例, 下壁心肌梗死有 3 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有 2 例。 完全阻滞 患者的弓背向上提高 0.4mV ,可辨识 J 点, T 波为倒置或者正负双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阻滞患者 J 点不明显且无法辨识, T 波直立,弓背抬高 0.8mV 。结论: 对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阻滞 患者实施 心电图 检查具有较 高的 诊断价值 ,患者 QRS 的主波与 Q 波向下,根据规律性 ST-T 演变做出判断的 同时结合心肌酶学变化进行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诊断 价值
  • 简介:间歇性完全性阻滞(CLBBB)在临床上不多见,常被误诊为室性心律失常,应当对这种心电图异常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就两份心电图进行分析。

  • 标签: 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心电图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惯用简称LAH,在临床心电图中较为常见,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占64.6%,其临床意义不亚于左阻滞,因此对左前分支阻滞虽不能作为冠心病的诊断依据,但对冠心病的传导系统病变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左前分支阻滞
  • 简介:分支馈神经网络(BFNN)运用于数字字符的模式识别问题中,其某些性能优于标准反向传播(BP)网络。BFNN的隐层神经元与输出神经元之间为分组对应关系,采用的学习算法与标准BP算法类似。BFNN可以根据样本的可分性构建最适宜的网络结构。在对大规模、分类复杂的样本进行识别时,性能优于标准BP网络。

  • 标签: 分支前馈网络(BFNN) 模式识别 标准反向传播网络 数字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