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布里亚特语隶属于与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共同构成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这就说明它们是“亲戚”,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点,在我们具体研究某个语言时,例如布里亚特语,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仅凭布里亚特语或蒙古语的资料而不借助阿尔泰语系其它语言史料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因此蒙古语语言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这也是阿尔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者开始否定传统阿尔泰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认为蒙古语、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不是从原始共同语———阿尔泰语发展而来。他们否定这些语言同宗同源进化论,而将这些语言在词汇、发音和语法上的共性归结为后来民
简介:从远古时代起,布里亚特人便拥有丰富的民间叙事诗遗产,这些诗歌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伴随人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不论是神话传说、历史歌谣和抒情歌曲,还是童话故事、祝辞赞语和谚语俗语,都具有开拓创新和特色。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布里亚特民间叙事诗的顶峰,这部民间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布里亚特人祖先为争取民族统一和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同周边部族和民族进行的长期斗争。《格萨尔》是布里亚特英雄史诗的鸿篇巨制,不愧为布里亚特人乃至中亚各民族史诗遗产的主要成果。《格萨尔》流传的地域广阔,语种繁多:布里亚特、卡尔梅克、蒙古、准噶尔、西藏语等。但在中亚各民族所共有的各种异文作品中,布里亚特的《格萨尔
简介:布里亚特语有东、南、西三大分支①。每一支方言词汇的构成除了具有共同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点。方言中保留的固有的词汇都是早期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积极的词汇是:"明天","皮鞭","短的","一半儿"等,这些词在早期的蒙古书面语中既有记载。试比较一些类似的词:东布里亚特和南布里亚特方言词:(南布里亚特语)。西布里亚特方言称"雨"为。这种称呼在中世纪蒙古语中就已出现,而且其它蒙古语族语言中至今仍在使用这个词。东布里亚特方言、南布里亚特方言用表示"雨",不单独使用,偶尔与组合使用,表示"雨"的意思,是蒙古语固有的词,是后来从突厥语中借用过来的。在早期蒙古语文献中是"雾"的意思,在西布里亚特方言和其他
简介:<正>19世纪至30世纪初,布里亚特的文化启蒙人物经常注意收集中央亚民族的中世纪书面文献,其中包括蒙古人和藏人的作品。第一位布里亚特学者道尔吉·班扎罗犬(1822—1855年)曾于1847年在彼得堡编纂了亚洲博物馆藏东方抄本及刊本目录(见班扎罗夫的《文选》,莫斯科,1955年)。为开展蒙文和藏文书面史料收集工作做出重人员献的学者有俄国著名东方学家A.M.奥登堡、A.M.波兹德涅耶夫。而布里亚特的著名收集活动家有Γ.Ц.齐比科夫(1873—1930年)、Ц.Ж.扎木察朗诺(1880—1637年)、Б.Б.巴拉丁(1878—1637年)。受俄国地理协会的派遣,齐比科夫1899—1902年曾赴西藏旅行考察,带回333卷藏文刊本。1905年他又赴中国为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的东方研究所收集蒙文和藏文刊
简介:近日,读者小照要我帮忙找工作。小照去年毕业于益阳市综合职业中专。最初,她在南京一家工厂实习,随后去了深圳打工,刚攒了点钱便辞职去杭州旅游。就这样,平均每工作两个月就辞职旅游一次,不到一年,她换了五份工作。另一个朋友刘樱,本在某报社任记者,最近辞职开始了一趟越南之旅。在越南,刘樱碰到了同样裸辞的Summer,一个走过很多地方、始终坚持做自己的人。刘樱告诉她:“我很希望自己能成为你,可我也害怕成为你。”像小照、刘樱这样想做就做、想玩就玩、坚持做自己的人,在职场中有一个名字,即“飞特族”。这并不是一个新词。这个词的升温,和日本人青山七惠的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有关。该书主要讲述了“飞特族”女主人公一边打零工,一边追寻自我,经历痛苦和成长并走向独立的故事,曾获得日本最高文学大奖芥川奖。一时间,许多年轻人纷纷给自己贴上“飞特族”的标签,并以“飞特族”的生活方式为荣。因此,游走于职场压力之外的“飞特族”,成为一种流行的职场现象。但是,“飞特族”真的光鲜诱人吗?“飞特族”的生活方式真值得推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