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近希氏束旁室性心律失常(PH-VA)的心电图特征及Ⅲ导联R/S比值(RⅢ/SⅢ)在预测消融成功和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电生理检查与消融治疗符合PH-VA的患者根据胸部X线片及三维标测定位分为右侧PH-VA组和左侧PH-VA组:比较不同部位PH-VA的心电图特征及RⅢ/SⅢ比值在预测消融成功和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的价值。结果2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61.0±16.4)岁,男133例。消融成功199例(88.8%,199/224)。①右侧PH-VA组179例,年龄(61.5±15.8)岁,其中男106例;②左侧PH-VA组45例,年龄(59.4±15.2)岁,其中男27例。①若以V1导联呈R、QR、qR、qr、Qr、Qrs、qrS型及胸前导联移行<V1导联作为诊断左侧PH-VA的指标;以V1导联呈QS型作为鉴别右侧希氏束下与上方和左侧PH-VA的指标,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②Ⅲ导联以正、负向波为主的成功率分别为66.7%(44/66)及95.6%(151/158)(χ2=34.51,P<0.001);③若以RⅢ/SⅢ比值≤1.1作为PH-VA消融成功的预测指标,以RⅢ/SⅢ比值>1.1作为PH-VA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5 mm的预测指标,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论不同部位PH-VA的心电图特征不同,心电图指标对鉴别诊断有价值;RⅢ/SⅢ比值是PH-VA消融成功和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5 mm的有效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隐匿性左外侧游离壁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在心室起搏下消融过程中,冠状静脉窦A波激动顺序由冠状静脉窦远端最早突然变为近端最早,并可诱发以心房激动顺序存在的心动过速。于右心室反复行希氏束不应期心室刺激(RS2)均未提前下一A波,似乎不支持旁路参与,左心室RS2证实为经第2条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O-AVRT;消融成功。
简介:摘要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可导致心室电传导延迟、收缩不同步,是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的重要因素,亦是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传统双心室起搏可纠正LBBB、改善心功能,但其受到技术及解剖的限制,仍有部分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随着对希氏-浦肯野系统认识的深入、导线置入工具的改进及技术的发展,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可纠正LBBB、恢复电机械同步性,有望作为传统双心室起搏的替代疗法用于心衰伴LBBB患者。该文对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在心衰伴LBBB患者中应用的理论及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房室传导阻滞(AVB)部位患者行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HPSP)的成功率,为AVB患者HPSP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置入治疗且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的637例AVB患者,依据心脏电生理检查判断AVB部位。其中前130例(20.4%)进行了希氏束起搏(HBP)的患者为HBP组;后507例(79.6%)进行了HPSP的患者为HPSP组,包括HBP和/或左束支起搏(LBBP)。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信息,分析不同AVB部位及QRS时限患者的HBP或HPSP的成功率。结果HBP组年龄(66.4±15.9)岁,男性75例(57.7%);HPSP组年龄(66.8±13.6)岁,男性288例(56.8%)。637例AVB患者中,63.0%(401/637)为房室结阻滞;22.9%(146/637)为希氏束内阻滞;14.1%(90/637)为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总体上,HPSP较HBP的成功率高[93.9%(476/507)比86.9%(113/130),P<0.05]。不同AVB部位的HPSP成功率均高于HBP,并且随着AVB部位由近及远,HBP和HPSP成功率均呈下降趋势。房室结阻滞和希氏束内阻滞患者的HBP成功率均高于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患者HBP成功率[95.2%(79/83)比47.1%(8/17),P<0.001;86.7%(26/30)比47.1%(8/17),P=0.010]。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阻滞患者中,HPSP的成功率高于HBP[87.7%(64/73)比47.1%(8/17),P=0.001]。QRS<120 ms的患者中,94.9%(520/548)的AVB部位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内,HBP与HPSP有相似的高成功率[95.6%(109/114)比96.3%(418/434),P=0.943]。QRS≥120 ms的患者中,69.7%(62/89)的AVB部位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HBP成功率仅为25.0%(4/16),而HPSP成功率达79.5%(58/73)(P<0.001)。结论对于QRS<120 ms且房室结或希氏束内阻滞的AVB患者,HBP与HPSP成功率均较高,可以考虑HBP作为首选策略。对于QRS≥120 ms且AVB部位在希氏束远段或以下的患者,HPSP成功率高于HBP,LBBP应作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并分析安氏Ⅱ2错不同垂直骨面型上切牙区牙槽骨形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2成年患者43例拍摄锥形束CT影像后,以DICOM格式输入三维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重建层厚为0.3 mm。根据下颌平面角FMA角分组:高角组FMA>32°(13例),均角组22°<FMA<32°(15例),低角组FMA<22°(15例)。调整三维影像的冠状、轴向与矢状轴,选取通过上颌切牙牙体长轴(切缘中点至根尖点连线)的矢状截面,测量上颌切牙腭侧牙槽骨的厚度及横截面积。选取通过牙体长轴的冠状截面,测量距牙槽嵴顶3 mm、6 mm、9 mm处上颌切牙之间根间距离,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①3组患者上颌中切牙根尖处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高角组(11.58±4.35) mm,低角组(11.61±3.01) mm,均角组(12.03±4.57) mm,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上颌中切牙根尖处腭侧牙槽骨面积分别为:高角组(54.04±20.39) mm2,低角组(53.63±18.08) mm2,均角组(51.15±17.80) mm2,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距牙槽嵴顶3 mm、6 mm、9 mm上颌中切牙根间距离,高角组分别为(1.95±0.45) mm、(2.45±0.63) mm和(3.51±0.78) mm,都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的根间距离,3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型的安氏Ⅱ2错相对其他两组患者在中切牙根间的距离小,提示在中切牙间植入种植钉时,更需靠近根尖方向以避免造成牙根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5例;年龄27~55岁[(39.6±7.1)岁]。患者均采用切开修复方式治疗,将其分为束束缝合组(30例)和Krackow缝合组(2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观察跟腱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和健侧小腿周径差值、跟腱断端横断面宽径与前后径比值及跟腱断端横断面瘢痕组织占腱性纤维组织的比例,并进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17.9±4.2)个月]。束束缝合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分别为6.0(4.5,9.0)cm、77.5(60.0,95.0)min,明显短于或长于Krackow缝合组的8.0(7.0,11.0)cm、68.5(55.0,86.0)min(P均<0.01)。两组术后3个月跟腱均获愈合。术后12个月束束缝合组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值为(2.0±0.9)cm,Krackow缝合组为(1.9±0.9)cm(P>0.05);束束缝合组跟腱断端横断面宽径与前后径比值为1.42±0.20,明显大于Krackow缝合组的1.27±0.16(P<0.01);束束缝合组跟腱断端横断面瘢痕组织占腱性纤维组织的比例为8.6%(6.0%,24.0%),明显小于Krackow缝合组的11.9%(9.0%,33.0%)(P<0.01)。束束缝合组ATRS和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91.5(80.0,99.0)分和93.0(82.0,100)分,Krackow缝合组分别为89.0(75.0,99.0)分和91.5(77.0,99.0)分(P均>0.05)。随访期间,束束缝合组无深部感染,早期跟腱再断裂2例(7%);Krackow缝合组深部感染1例(4%),早期跟腱再断裂1例(4%)(P均>0.05)。结论束束缝合与Krackow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束束缝合更有利于恢复跟腱正常解剖形态并减少跟腱断端瘢痕形成。
简介:摘要:双束聚焦离子束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领域,能有效地利用系统,提升微电子行业的发展质量与水平。此外,由于电器内部结构愈发复杂,因此对芯片技术判断、失效分析、加工维修等工作的标准要求逐渐增加,而运用FIB双输系统则可以加大分析质量和效率。现阶段该系统已经被普遍使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系统可以在高能离子束的基础上,综合电子束的优势,且利用此种技术的形式进行加工和管理可有效增强生产质量。鉴于此情况,本文将重点围绕双束聚焦离子束工作原理及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并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对其工作原理和应用方式进行深入阐述,进而为我国微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介:【内容摘要】线束是飞机电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能正常工作对飞机系统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若电缆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飞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飞机修理时,线束的检查修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飞机大修期间机上线束修理的方法及要求进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