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曾接收的胆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148例,在随机方式下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等。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结论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均能够达到较高临床有效率,使患者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但小切口胆囊切术的手术质量相对较高,给患者带来痛苦比较小,能够使患者尽快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心理应激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均以及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术后心理应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为1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小切口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脊髓减压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的均值为2.73±0.28厘米,手术时间的均值为89.64±12.55分钟,手术一周后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能够下床进行走动。结论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切口长度较小,产生的创伤小,并且不会对脊柱稳定性产生过多的破坏,可实现根治的目标,在各年龄段均适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40例,收治年限为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2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较常规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序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小切口TILF与常规切口PLIF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入组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37例,B组37例,A组患者应用小切口TILF,B组则应用常规切口PILF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另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肠,但术中出血量、术后VAS少于B组(P<0.05)。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在胸腔镜辅助加小切口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胸部手术67例。其中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泡缝合结扎;包裹性积液粘连分离、肺表面纤维板切割剥脱;纵隔肿瘤切除;食管平滑肌瘤剥离;食管裂孔疝修补;肺周围性良性结节病灶切除;早期肺癌肺叶切除。所有手术操作均在胸腔镜和小切口辅助下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和自制推结器完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112±78)min,术后引流(110±48)ml,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全组均于术后第一天下床活动,全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17d。并发症包括自发性气胸肺漏、肺部感染、部分肺不张、胸腔积液,均经治疗后痊愈。中转开胸4例,原因为出血、自发性气胸肺大泡反复缝合结扎仍广泛肺漏、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侵蚀肺动脉血管难以剥离。52例患者随访7月~6年,随访率78%,无远期死亡,无切口明显疼痛,无气胸及肿瘤复发,无胸腔积液及肺不张。全部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结论胸腔镜辅助下采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胸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还可以大大减少医疗设备的投入,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缩短胸部手术的微创化过程,扩大胸部微创手术的适应症,尤其适应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基层医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切口和常规切口超声乳化分别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5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9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的29例患者接受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眼压、散光以及视力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均明显降低、散光与视力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0%明显低于对照组2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5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切口相比,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微切口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更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配合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配合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神经系统损害、切口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074 8, P=0.024 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心脏搭桥术也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通过血管桥移植手术有效缓解远端心肌缺血的手术方法,其是通过在冠状动脉狭窄近远端之间建立通道,促使血液绕过狭窄位置达到血管远端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对于冠心病等的治疗效果确切 [1]。但心脏搭桥术风险大(因患者个体差异、营养较差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发生术后切口不愈),切口不愈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可影响患者健康,影响术后康复,需在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預后,对于加速患者康复,维护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2-3]。本研究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7月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均具有至少初中学历;均有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安静、光线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患者进行充分心理评估,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的手术方法和配合事项,以亲切态度和患者沟通,以获得患者信任,使其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及配合事项)心脏搭桥术安全性和手术配合事项,激发其手术信心,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的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判断有无出现心肌缺血。另外,术后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心前区不适,预防出血的发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定时翻身和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压疮。根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功能锻炼。 ( 3)加强对患者的切口观察及护理。第一,术后密切监测伤口敷料情况,腹带束缚包扎,松紧适宜,如有渗血及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第二,引流管护理:首先保持有效负压引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另外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管路无打折、扭曲、堵塞等情况发生,对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嘱咐患者抬高下肢,以减轻腿部肿胀不适。对于明显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热敷和止痛治疗。伤口观察及换药均由医生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 30例,女 15例;年龄 45~ 79岁,平均( 60.56±5.13)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1±0.24)年。对照组男 28例,女 17例;年龄 46~ 79岁,平均( 60.52±5.11)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5±0.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 2.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配合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配合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神经系统损害、切口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074 8, P=0.024 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心脏搭桥术也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通过血管桥移植手术有效缓解远端心肌缺血的手术方法,其是通过在冠状动脉狭窄近远端之间建立通道,促使血液绕过狭窄位置达到血管远端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对于冠心病等的治疗效果确切 [1]。但心脏搭桥术风险大(因患者个体差异、营养较差或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发生术后切口不愈),切口不愈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可影响患者健康,影响术后康复,需在术后配合有效的护理,以改善患者預后,对于加速患者康复,维护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2-3]。本研究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7月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均具有至少初中学历;均有正常沟通和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5例。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治疗环境,保持安静、光线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对患者进行充分心理评估,了解其内心想法,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的手术方法和配合事项,以亲切态度和患者沟通,以获得患者信任,使其明确(手术的安全性及配合事项)心脏搭桥术安全性和手术配合事项,激发其手术信心,消除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脉搏、心率和血压等的监测,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判断有无出现心肌缺血。另外,术后询问患者有无出现心前区不适,预防出血的发生。加强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定时翻身和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力性损伤)压疮。根据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功能锻炼。 ( 3)加强对患者的切口观察及护理。第一,术后密切监测伤口敷料情况,腹带束缚包扎,松紧适宜,如有渗血及渗液及时报告医生。第二,引流管护理:首先保持有效负压引流,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另外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管路无打折、扭曲、堵塞等情况发生,对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嘱咐患者抬高下肢,以减轻腿部肿胀不适。对于明显疼痛的患者可给予热敷和止痛治疗。伤口观察及换药均由医生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比较采用字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 30例,女 15例;年龄 45~ 79岁,平均( 60.56±5.13)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1±0.24)年。对照组男 28例,女 17例;年龄 46~ 79岁,平均( 60.52±5.11)岁;病程 1~ 5年,平均( 3.15±0.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10.000 0, P=0.001 6)。 2.3 两组护理前后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试验组 HAMD、 HAMA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