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干预措施应用在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家庭营养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将患者设置成实施常规营养管理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口服营养补充的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营养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接受放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在采用常规营养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营养补充,有助于增加其皮下脂肪厚度,使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得以改善。

  • 标签: 常规营养管理 口服营养补充 肿瘤 放化疗 家庭营养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干预辅助常规肠内营养胃癌术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将78例胃癌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辅助肠内营养。术后第1天予100mL生理盐水自鼻饲管注入,第2天始至术后第9天给予肠内营养。术后第lO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能上升,但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P、TRF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中药干预更能提高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水平。结论胃癌术后采用中药辅助常规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况和临床症状,从而能更好地加快机体恢复。

  • 标签: 胃癌 术后 中药辅助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42个苜蓿品种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常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最高的的品种是射手2号为18.69%,最低的是盛世为12.73%,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兼用苜蓿与其他所有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粗纤维含量最高的三德利与最低的顶点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品种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粗灰分、钙、磷含量不同,部分品种之间差异显著。

  • 标签: 苜蓿 营养成分 比较
  • 简介:摘要胃残余量(GRV)作为评估胃肠动力和肠内营养耐受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已获得长期广泛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质疑对危重患者常规监测GRV的临床意义,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人群的巨大异质性,"一刀切"原则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践中并不理想。监测GRV的方法各有利弊,随着超声技术等无害化监测技术获得临床广泛应用,传统抽吸法的应用可能会越来越少。肠内营养过程管理的重点在于找出胃潴留的原因及诱因,更多尝试从预防和消除误吸高风险因素角度及通过病理生理学机制分析加以解决,消除各种消极阻碍因素,积极推动"创造条件实施肠内营养"的理念。作为重症营养管理团队,需要重视肠内营养管理文化的不断改进并合理运用多样化的管理策略,这也许比监测GRV更加重要。

  • 标签: 危重症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
  • 简介: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常规营养支持的最佳方案仍不明确,设想肠外营养要优于肠内营养。方法对英国33个重症监护室新人院的成年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或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在入院后36小时内开始,持续不超过5天n主要结局指标是30天的死亡率n结果共纳入患者2400例进入研究,2388例(99.5%)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其中1191例采用肠外营养,1197例采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第30天时,肠外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3.1%(393/1188),肠内营养组的累计死亡率是34.2%(409/1195),肠外营养相对于肠内营养的相对危险度是0.97(95%CI:0.86.1.08,P=O.57)n在减少低血糖发生率(3.7%VS.6.2%,P=O.006)和降低呕吐发生率(8.4%VS.16.2%,P〈O.001)方面,肠外营养显著优于肠内营养。在治疗相关性感染性并发症(O.22VS.O.21,P=O.72)、90天累计死亡率(37.3%VS.39.1%,P=O.40)方面,以及其他14项次要结局指标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相比无显著差异。热量摄入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大多数患者均未达到要求的能量摄入量。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第30天累计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肠外营养可以减少低血糖和呕吐的发生。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临床试验 早期 不良反应发生率 危重症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达抗元益生菌对小儿营养不良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小儿营养不良病例样本的时间为2020.7-2022.5,在本院中纳入150例,分组时将抽签法作为依据,开展常规治疗的75例患儿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达抗元益生菌的75例患儿为试验组,两组进行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差异评比。结果:两组患者Alb、Hb水平、IgG、IgA水平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项均更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营养不良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达抗元益生菌辅助,有利于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提升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采纳和借鉴。

  • 标签: 达抗元益生菌 常规治疗 小儿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在老年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管理临床路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比较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NA-SF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MNA-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管理临床路径 老年 营养管理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营养管理中的应用,对比常规营养管理方案,评估其在提高早产儿营养状况和促进发育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了一百名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早产儿的医疗记录和诊断报告,筛选出符合研究需求的一百例产儿进行观察。通过不规则分组,其中五十例产儿组成实验组,采用强化营养管理方案进行营养治疗;另外五十例产儿作为参照组,接受常规早产儿营养管理。通过比较两组产儿在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数据(PENTA量表以及PNRS量表),评估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儿在强化营养管理方案的干预下表现出更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体重和身长相对于治疗前有所增加,而参照组产儿的生长发育相对较缓慢。其中,两组量表数据表示强化营养管理不仅提高了早产儿的整体营养水平,还显著促进了其发育,两组产儿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营养管理在早产儿营养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这为早产儿的全面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强调了在早产儿护理中引入强化营养管理的重要性。

  • 标签: 强化营养管理 早产儿护理 营养管理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子女的文化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把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学校工作应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教学常规优化管理中图分类号C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4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子女的文化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育工作的管理逐步跟上。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要把教学质量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要把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因此,学校工作以教学常规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一、教学常规管理的内容及关系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老师教学常规的“五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五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五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习惯称之为教学常规管理“三个五认真”。教和学是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而管则是调控、指导教和学的中介。教师教学的五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五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这里也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由学生反馈给教师,另一是由学反馈到管,由管作出分析处理,再正确及时地反馈到教。作为“管”,一方面是既管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作为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在分别负责“管”、“教”、“学”的主要任务外,同时还兼顾其余。譬如领导不仅管教管学,而且直接参与教和学的具体工作,亲自尝梨子。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易收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群体效应和整体效益。二、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育质量则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要全面提高,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1.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的集中反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而备课则是上好课的关键,决不能出现无教学设计方案进课堂的现象。教学设计方案中教学目标要明确,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板书设计等要齐全,要备有详细的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方法,字迹尽量要工整、清晰。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课前做到“五备”,即备课标(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理解课改理念)、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备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备教法(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到好处的教法)、备物(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因地制宜,选用适用的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课后一定要及时撰写教学随感(反思),字数不作规定,内容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做法,学生在课内的反应情况及学生作业反馈等,要求写一些实在的得与失。教导处把它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重点,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2.认真上课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真处理好学、教、练三者的关系。要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强调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活动;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入教学目标;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鼓励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或自制课件来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新的知识。我们采用了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引领课、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形式以训促研。让每一位教师在一年中听课、评课达到20节以上,班子成员达到40节以上。同时,开展“推门课”,学校班子成员和教研组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有目的听取部分教师的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评课的标准主要有六条一是教学目的明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正不正确;三是教学方法灵不灵活,且效果好不好;四是教学组织是否严密;五是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生动;六是师生是否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扎实。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巩固了课堂的黄金效率,也正是因为我们狠抓了课堂教学,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3.“提优转差”课外辅导的重点工作放在“提优转差”上。培养出优秀学生是每位教师的心愿,但又不能眼睛只看着优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辅导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辅导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困生”的辅导务必做到耐心和细致,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督查检查中,我们做到学困生六优先。一是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困生优先咨询;二是课堂提优先;三是批改作业优先;四是参加集体活动优先;五是有了进步表扬优先;六是教师进行家访优先。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营造了乐教好学的校园氛围。三、建立常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为有效发挥管理的导向功能,我们一是建立常规达标评估指标,将各类常规具体化、标准化,使之成为可操作、可量化的达标评估体系,并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效促进各项常规的达成。二是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做到有制度必有考查,有考查必有奖惩,坚持每月教学常规考核,坚持每学期综合考核,把教学常规考核与评优晋级挂钩,不断打破平均主义做法,努力形成“庸者让,能者上”“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局面,让全体领导教师在各种常规激励下自觉调整思想行为、教学态度,不断形成争优创先的生动局面。可以说,这几年学校团结、有序、高效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与严格的常规管理是分不开的,从中也体现了管理的价值与力量。当然,抓常规管理决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结果由原来注重分数变成了更注重不可量化的态度、兴趣、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验治教”向“理念治教”已是必然趋势,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人本与法治”的关系,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常规常新,不断优化。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抓常规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多注入情感交流,使上下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心理环境,使教师愿意干、肯干、乐于吃苦,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也只有这样,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也才会扬帆远航,可持续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大力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对我国现阶段幼儿教育常规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学术界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小班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建设临床营养管理平台实施全程营养管理对住院患者。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住院患者35000名,入院后对其进行营养筛查,并予以临床营养管理平台开展全程营养管理,分析其营养风险和临床结局。结果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体质指数低于18.5kg/m 共计10382名,血清白蛋白不足30g/L患者一共有12378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患者一共有11223名,提示消化系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程度更高;经统计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住院患者35000名,体质指数低于18.5kg/m 男性患者一共有5220名,女性患者一共有5162名,血清白蛋白不足30g/L男性患者有6512名,女性患者有5866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男性患者5808名,女性患者5415名,提示男女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状况类似。体质指数低于18.5kg/m ,年龄范围在18-40岁的患者有2987名,年龄范围在41-60岁的患者为2895名,>60岁的患者有4500名,血清白蛋白不足30g/L,年龄范围在18-40岁的患者有3765名,年龄范围在41-60岁的患者为3490名,>60岁的患者有5123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年龄范围在18-40岁的患者有3009名,年龄范围在41-60岁的患者为3452名,>60岁的患者有4762名,提示>60岁的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度更高;开展全程营养管理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体质指数低于18.5kg/m 共计1562名,血清白蛋白不足30g/L患者一共有1243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患者一共有1226名较管理前有所减少,开展后并发症发生人数3687名较开展前4649名更少。结论  住院患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营养风险状况不同,经建设临床营养管理平台开展全程营养管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 长期住院 临床营养管理平台 全程营养管理 营养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妊娠期的营养状况密切不仅影响着母胎的健康,而且对母子两代人的生命生活质量都有深远的影响。孕期体重的增长程度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母胎营养的情况,对于判断孕妇膳食结构是否合理、评估孕期与围产期相关疾病的风险、并及时制定相应的营养与体重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期 营养 体重 管理
  • 作者: 郑桂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1期
  • 机构:安庆市立医院郑桂芳【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病人的营养管理。方法:选取8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疗的脑卒中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全程营养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在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脑卒中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全程营养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体重指数,减轻脑卒中的严重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