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劳动是人的本质,是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用劳动去解释整个世界,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劳动扬弃的历史,把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归结为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通过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关系,形成以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为基础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虽然以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关系为蓝本,但劳动异化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愈演愈烈,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劳动异化现象俨然存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文明的提高,也是精神文明的重塑。要真正实现现代社会主义富强文明和谐发展,就要回归人的本质,使劳动成为乐活的方式而不是谋生的手段,使人人能都自由自觉地活动,这才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要求。
简介:内容摘要: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概念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前人理论的优秀成果得出的,这一概念的分析对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就“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进行简要的分析,看马克思是如何扬弃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尤其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和吸收。
简介:"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简介:作为一位伟大的批判哲学家,马克思反感对纯粹的形而上学进行思辨;相反,他总是把研究的焦点投射于社会现实,深情地关注着人的生存环境,执著地追寻着人的生命的终结意义。本文就试从人文关怀维度去探讨研究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以进一步诠释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代意义。一、人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对私有制社会中工人的异化生存状态表示了深切同情,同时他还敏锐地指出资产阶级也处在另一极的异化生存状态中,所有人均进入了马克思异化批判的理论视野中,这是马克思异化理论人文关怀维度的一个突出表现。(一)私有制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异化生存状态。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发现并发表,它极大地震撼了西方思想界,也使得指责马克思主义为非人化理论的流言不攻自破。《手稿》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的表现作了全面揭示,对工人非人化生存状态的根源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1.劳动者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异化。马克思注意到,在私有制条件下存在着这样一种既荒谬同时人们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