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调整养殖结构,荥阳市楚楼水库管理所1997年和1998年曾在水库网箱中试养异育银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材料和方法1.1网箱结构和设置试验网箱设置在水库下游主河道上。该处避风、向阳、有微流水;水深20m左右,水体透明度90cm,有机物耗氧13.24mg/L,溶氧7~9mg/L,pH值6.5左右。试验网箱规格为5m×5m×3m,网线为聚乙烯,箱体四周及底部为双层,网目为2a=3cm;盖网为单层,网目2a=6cm。网箱框架用8根直径为13cm毛竹搭成,上装有直径为1.5cm圆钢,网箱固定在圆钢上。网箱底部四角系有砖块,沿边每1m装沉子一个。网箱上部露出水面40cm,网箱呈“一”字形固定在浮桥两侧。箱间距1m,列间距1.5m,组间距200m。
简介:摘要:随着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涨,对鱼类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正是 们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我们国家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但是在我们国家规模化养殖发展中存在着鱼药滥用的问题,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阻止了 我们国家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脚步,同时也影响着我们国家人民的餐桌安全。在这养殖问题中,较为严重的就是蛭弧菌对异育银鲫养殖塘水质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词:水产养殖;影响;探究;蛭弧菌 引言: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 ,从蛭弧菌对池塘水质的影响中,探究如何更好的避免异育银鲫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的食品餐桌安全,以及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一、我们国家渔业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随着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国家规模化的鱼类产品养殖点也在不断增加着,但是因为我们国家地域较广的问题对这些鱼类养殖点没有办法实施规模化管理,同时也是因为部分鱼类养殖点,他们主要集中在农村水库等地方,所以在管理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但是因为在渔业养殖点上管理不到位,会导致许多细菌影响了养殖户生产,同时这些也会危害着人们的餐桌食品安全,在我们国家鱼类养殖与畜牧业养殖相比,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检疫手段以及防疫措施,所以在许多地方的水产养殖点中水产品的质量是没有办法得到保障的。在我们国家水产养殖中主要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阻滞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第一个问题是水产养殖户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没有很好的对水体的水质进行了解之后再进行养殖。在我们国家进行水产养殖户中,大多数都是以素质中低下的农村人民为主,他们进行水产养殖,大多数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在养殖过程中,只是凭借的经验对水产品进行养殖,同时在他们防疫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规范的手段去进行防疫,而是凭借经验与感觉去进行。在对异育银鲫的养殖中,部分养殖户知道蛭弧菌能够对异育银鲫养殖池水的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异育银鲫病害的发生,就盲目的将蛭弧菌试剂倒入池水中,但是却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水质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程度上没有办法对异育银鲫的红腮病形成一定的预防效果 [1] 。 第二个问题是在水产养殖中没有重视鱼药的使用。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应该根据水产品的种类往水体里面投入一定的药剂,对水质进行调节,同时也对鱼类的疾病进行预防,但是在我们国家水产养殖户中,并不对这个问题产生一定的重视,在他们养殖过程中,没有使用合适的药剂,对水产品的疾病进行预防,而是等到后期水产品中出现了集体性的疾病再进行解决,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养殖户的损失,同时也会导致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提高,甚至部分细菌残留在鱼类产品体中,后期销售食用后,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在我们国家关于水产养殖的鱼药使用也并没有一个较为详细明确的规章制度,使许多不法分子钻了这一空子,降低了在鱼药使用上面的成本,尽可能的去提升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后期人们食品餐桌安全得不到保障,也会使后期鱼塘水质受到影响,导致水产品发生病害,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 [2] 。 二、蛭弧菌对异育银鲫养殖的作用 为了更好探究蛭弧菌对异育银鲫养殖中的作用,我们选取了水产公司的养殖池塘作为实验场地。并且在实验前一天,我们挑选了大小差不多,并且较为健康活泼的鲫鱼,同时,为了实验结果的明确性,我们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 蛭弧菌被发现是在 1962年,人们发现这一种细菌能够很好地改变池塘的水质,提高水产品生活的环境质量,预防水产品疾病的发生,同时这也能够在后期提升水产品养殖户的利益,所以现如今这一种试剂已经逐渐在被推广应用,但是在这一种试剂的使用量上,人们的把握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在异育银鲫的养殖上面,能否更好地通过这一试剂来提升养殖的质量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和探究的。 在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记录了池塘水中的各种数据值,然后加入蛭弧菌后,我们发现加入蛭弧菌的池塘水与没有加入蛭弧菌的池塘水相比, PH值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是试验组的溶解氧浓度却明显高于对比组,这就是说是蛭弧菌能够对溶解氧的浓度进行一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溶解氧的浓度。而且随着实验天数的不断增加,溶解氧的浓度也在逐渐增加着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我县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新品种在池塘内养殖获得高产高效试验情况。通过一年试验,初步摸索和总结出山区池塘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有利今后进一步推广,从而不断优化调整本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简介: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carpio)(方正银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g)、FH(23.13±3.58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银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简介: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银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学。在所采集器官组织中均观察到鲤疱疹病毒Ⅱ型的DNA内核、空衣壳、实心核衣壳、含包膜成熟病毒共4种不同成熟时期的病毒粒子,不同时期的病毒粒子直径分别为65-90nm、90-180nm、90-180nm、170-220nm;体肾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CyHV-2病毒,而头肾、肝胰脏、肠道和鳃中病毒粒子较少;CyHV-2病毒主要感染体肾、头肾、脾脏的吞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改变;组织细胞病理学观察发现吞噬细胞核边缘化,核内染色质变性,核膜溶解,线粒体嵴断裂,出现空泡,个别细胞溶解坏死。通过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构特征,确诊异育银鲫感染CyHV-2病毒,主要器官组织细胞中均有CyHV-2病毒,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复制和组装,在细胞质中获得外膜。感染CyHV-2病毒的异育银鲫主要器官组织均受到一定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