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无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9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120例((124侧))无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同期TEP病例285例,占42.1%))。建立腹直肌后间隙后,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和放置补片。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 结果 : 无弓状线患者临床观察为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71±7.8))min。 术中腹膜损伤率4%((5/124))。术后血肿5例((4%)),血清肿6例((4.8%)),皮下气肿2例((1.6%))。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无慢性疼痛和复发病例。结论: 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无弓状线变异病例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变异弓状线病例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施行TEP的60例弓状线变异患者资料,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人为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其后面的腹横筋膜创建一条人工弓状线,并对其后面的腹膜前间隙进分离。影像记录弓状线的形态和手术步骤。结果低位弓状线50例(83.3%),位于脐下8~12 cm,表现为不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向下呈逐渐变薄、变少的散在纤维。无弓状线10例(16.7%),有完整的腹直肌后鞘并一直延伸至耻骨。以人工弓状线为界分为两个层面,前面的是腹直肌后间隙,后面是腹膜前间隙,位于腹横筋膜(含有后鞘)与腹膜前筋膜浅层之间,是TEP理想的分离层面,沿此间隙向下分离与Retzius间隙相连,然后向外分离Bogros间隙。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30±15)min,术中腹膜损伤率8.3%(5/60)。术后发生血肿3例,血清肿2例,皮下气肿3例,无慢性疼痛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人工弓状线切开技术在低位和无弓状线患者的TEP手术中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弓状线变异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茶山医院120例腹股沟疝患者弓状线的位置和形态,根据脐至弓状线的长度分为5组病例:经典弓状线组(3~5cm)、高位弓状线组(2cm内)、低位弓状线组(6~10cm)、多条弓状线组和无弓状线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各组手术视野清晰度和手术难易度,同时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与弓状线变异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脐至耻骨联合上缘的平均距离为13cm。弓形线位于脐下2~10cm处,5组病例中经典组69例(57.5%),高位组8例(6.7%),低位组18例(15.0%),多条弓状线组23例(19.2%),无弓状线组2例(1.7%)。与经典组相比,高位组在手术视野清晰度和手术难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另外3组异常弓状线病例(即低位组、多条弓状线组和无弓状线组),无论在手术视野清晰度还是手术难易度方面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而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这3组病例的腹膜损伤率、血肿发生率和中转手术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清肿、切口感染、疼痛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经典弓状线病例仅占总数的57.7%,而变异弓状线发生率为42.5%,其中低位组、多条弓状线组和无弓状线组的变异不仅加大了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手术难度,而且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疝外科医师应当熟知弓状线的变异,提高手术安全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弓状韧带综合征(MALS)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6例MALS病人的临床影像资料;男30例,女26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19~78岁。病人均行CTA检查。观察指标:(1)CTA检查情况。(2)相关性分析。(3)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腹腔干狭窄程度与腹腔干起始部和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距离、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最近距离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0.05。结果(1)CTA检查情况。①腹腔干狭窄程度:CTA横断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中,腹腔干闭塞2例,重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9例,轻度狭窄35例。CTA矢状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中,腹腔干闭塞2例,重度狭窄21例,中度狭窄15例,轻度狭窄18例。②不同狭窄程度检查情况:以CTA矢状面检查结果为标准。2例腹腔干闭塞病人均未见动脉瘤、夹层及血管变异,均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代偿增粗迂曲。21例腹腔干重度狭窄病人中,2例可见动脉瘤,1例可见夹层,7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代偿增粗迂曲,8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吻合,8例可见血管变异。15例腹腔干中度狭窄病人中,2例可见动脉瘤,3例可见夹层,2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代偿增粗迂曲,4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吻合,7例可见血管变异。18例腹腔干轻度狭窄病人中,1例可见动脉瘤,2例可见夹层,7例可见胰十二指肠前后弓吻合,6例可见血管变异。56例病人均未见肝、脾、胃等脏器缺血。③腹腔干发出位置:56例病人中,43例自第12节胸椎(T12)椎体下缘水平发出,2例自T12椎体中部发出,1例自T12椎体上部发出,7例自第1节腰椎(L1)椎体上部发出,1例自L1椎体中部发出,2例闭塞。(2)相关性分析。CTA矢状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腹腔干起始部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为(6.0±4.0)mm,腹腔干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病人的起始部距离分别为(6.2±2.8)mm、(8.1±4.4)mm、(5.3±3.2)mm。56例病人中,23例起始部距离<5 m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干狭窄程度与腹腔干起始部和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的距离无关(r=-0.205,P>0.05)。CTA矢状面检查结果示:56例病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最近距离为(3.8±2.4)mm,腹腔干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病人的最近距离分别为(4.2±2.0)mm、(4.4±3.3)mm、(3.0±1.9)mm。56例病人中,45例最近距离<5 m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干狭窄程度与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最近距离无关(r=-0.249,P>0.05)。(3)手术情况:56例病人中,2例有临床症状(腹部疼痛),54例无临床症状;4例行手术治疗,52例未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2例病人因腹部疼痛就诊,上腹部CTA检查结果示MALS,腹腔干呈重度狭窄,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腹腔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CTA检查结果示腹腔干未见明显狭窄。2例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因胰头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前CTA检查结果示腹腔干重度狭窄,术中行动脉搭桥术,缓解术中、术后因胃十二指肠动脉结扎造成的肝脏缺血,避免MALS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CTA检查虚拟三维图像显示搭桥血管通畅。结论CTA矢状面检查结果可评估MALS病人腹腔干狭窄程度、与弓状韧带的关系以及发出位置。
简介:摘 要:本文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北京地铁 6 号线出现受电弓碳滑板异常磨耗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给出了碳滑板磨耗分为电气磨耗和机械磨耗两部分,然后从这两点入手,采用排除法,逐个排除可能会造成异常磨耗的因素,最后给出了结论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地铁 ;碳滑板;异常磨耗 ; 1 背景 北京地铁 6 号线车辆采用两种受电弓,其中天海公司受电弓 6 3 列,日本东洋公司受电弓 2 1 列。天海公司受电弓(简称天海弓)为气囊弓,东洋公司受电弓(简称东洋弓)为弹簧弓,两种的受电弓虽然控制原理不同,但均属于世界轨道车辆普遍采用的受电弓。天海弓及东洋弓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装车业绩,属于成熟产品。 北京 6 号线自 2018 年 11 月 20 日起,西延线开通进行全线贯通试验,所有车辆(一二期及西延线车辆)进行混跑,线路运行方式为:车辆自潞城到海淀五路居正常载客运营,在五路居站清客,在西延线路段进行空载试车,车辆回到五路居站后再次投入载客运营。 自 2018 年 12 月 24 日起,陆续接到受电弓碳滑板出现异常磨耗问题的反馈, 碳滑板磨耗过快,同时出现异常的波浪形,如下图 所示: 从现场观察来看碳滑板的普遍特性为碳滑板磨损区域呈现两端磨损大中部磨损小的形态。另外碳滑板 磨耗速度极快,正常碳滑板磨耗到限为车辆运行 10 万公里左右,现场碳滑板磨耗到限时车辆仅运行了 5000 公里,为正常的二十分之一。 2 原因分析 弓网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造成碳滑板磨耗的原因可以分为电气磨耗和机械磨耗两类。电气磨耗的因素包括燃弧率、载流量等因素,影响机械磨耗的因素包括接触压力、接触网硬点等因素。 碳滑板的电气磨耗、机械磨耗和受电弓升力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只有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有效降低磨耗量。 每天晚上对回段部分车辆进行磨耗量分析,力求找到磨耗量变化趋势。 分别从电气磨耗和机械磨耗上着手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如下。 2.1 电气磨耗 首先分析下车辆载流量的变化,从下图中可以看出车辆无论是空载还是满载其电流值不超过 4500A,北京 6号线项目每列车共 3个受电弓,单弓受流的额定电流大于 1600A,实际浸金属结构碳滑板在 2400A以下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电流属于正常范围内,可以排除由于电流突然增大引起温升导致的异常磨耗。 另外经调查 ATO控车逻辑在西延线开通后进行了调整,车辆出站加速度有所增加,我们对比了调速前和调速后的电流曲线,如下图中红线和黑线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流变化不明显,不会对磨耗量造成影响。 2.2 机械磨耗 研究了不同厂家碳滑板材质的区别,重点为碳滑板硬度、熔点信息,得出几种碳滑板的硬度和熔点接近 ,另外联合业主分别试装了西屋、北京万高的碳滑板,磨耗量没有明显区别。 调整受电弓升力,将东洋弓的升力由 70N调整为 80N,目前车辆维持在 80N的升力,以求改善弓网关系,降低燃弧率,经过弓网监测车( 06067编组)的数据统计,燃弧率并没有明显好转,磨耗量也无明显变化。 在西延线开通后才出现的异常磨耗,因此对跑西延线较多和跑西延线较少的车辆碳滑板磨耗量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车辆在西延线运行较少的车辆其磨耗率明显低于车辆在西延线运行较多的车辆。 3 结论及解决方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电气磨耗原因引起的碳滑板异常磨耗基本可以排除,结合一二期线路和西延线线路磨耗量的对比,基本可以确定延长线开通后,由于弓网之间没有充分的磨合是造成运营初期碳滑板异常磨耗的主因,结合现有状况,给出解决方案如下: 1 ) 对接触网进行打磨, 消除 接触网的硬点 等不良因素对碳滑板的影响。 2 ) 对两边和中间高低差超过 5mm 的碳滑板进行打磨,消除两边和中间的高低差,减少碳滑板与接触网间的反复冲击。 3 ) 对接触网全线的拉出值进行调整,使其均匀布置,不能集中在 ±200mm 处。 经过上述三种方案的调整,目前碳滑板异常磨耗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碳滑板寿命预计达到 8-10万公里。 参考文献 方岩,等 . 地铁受电弓滑板磨耗分析 [J].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8, 41( 4)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2013, 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