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在胃肠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胃肠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负压引流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虹吸引流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费用明显较少,术后堵塞管道发生率有所降低(P<0.05)。结论虹吸引流方式应用于胃肠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要优于负压引流方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负压引流方式 虹吸引流方式 胃肠外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引流过程中分别采用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探索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在改善胃肠外科患者预后方面的疗效。方法:2023年01月-2024年0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道外科患者成为此次的重点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患者术后进行引流的过程中,对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任何干预,实行负压引流方式。而向实验组疾病施以虹吸引流,比较了二组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引流时间与治疗费用都低于对照组(P<0.05);总引流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治疗干预,在总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虹吸引流时间更短,患者总治疗费用更低,同时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更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负压引流方式 虹吸引流方式 胃肠外科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潜行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管身固定在侧脑室外引流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和皮外近段413//1管身缝合固定到头皮上的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1例成功拔除脑部外引流管,5例改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合并颅内感染1例,经更换部位重新放置外引流管后好转。57例中放管5~7d7例,8~14d32例,〉14d18例,平均放管时间为(14.3±10.5)d。结论皮下潜行3~5cm放置引流管加皮外近段4cm管身妥善固定到头皮上,可避免头部或引流管活动对管身周围组织包裹的破坏,降低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延长放管时间。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管 颅内感染 皮下潜行 皮外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后引流方式对普外科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行外科手术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负压引流术,观察组给予真空负压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比较从表1中可见,观察组拔管时间为3.3±1.2d,总引流量215.7±11.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切口Ⅰ级愈合28例,愈合优良率为95.3%,对照组拔管时间为5.7±1.4d,总引流量326.2±8.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切口Ⅰ级愈合13例,愈合优良率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手术切口愈合。

  • 标签: 引流方式 普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后引流方式对普外科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行外科手术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负压引流术,观察组给予真空负压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及总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比较从表1中可见,观察组拔管时间为3.3±1.2d,总引流量215.7±11.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3%,切口Ⅰ级愈合28例,愈合优良率为95.3%,对照组拔管时间为5.7±1.4d,总引流量326.2±8.5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切口Ⅰ级愈合13例,愈合优良率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手术切口愈合。

  • 标签: 引流方式 普外科手术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根治术属体表大手术,由于手术范围广泛,皮瓣剥离面大,术中止血不彻底,电刀应用后组织固化再次脱落,尤其腋窝淋巴结脂肪清扫,一些小淋巴管未予结扎,拔管时间过早,引流方式部位不当等,往往造成术后皮下积液,继之合并感染皮瓣坏死,延长了住院时间,影响了后续放、化疗效果。因此,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式予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非常关键。本组资料回顾性总结了本院自1992年~2008年171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探讨引流方式与积液发生率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负压引流 皮下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普胸外科手术后胸腔引流方式回顾,并分析其临床护理应用进展。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普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后进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的患者78例为对象,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9例) ,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引流量、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阻塞、胸腔感染、导管脱出、肺不张)。结果:观察组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胸外科手术后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普胸外科手术 持续负压胸腔引流 基础护理 综合护理 住院天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乳腺癌术后应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与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吸引两种方式引流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术中保留胸肌,均为女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7.95±3.7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45.21±4.19)岁。对照组患者术后接中心负压引流;观察组患者术后接一次性负压球进行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弹性绷带包扎24 h后拆除绷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出血、皮下积液、皮瓣血运不良)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2/40)比20.0%(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6.05±0.49)d比(10.56±1.62)d]、换药次数[(6.95±0.83)次比(9.69±1.78)次]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吸引球吸引配合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可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治愈时间,整体效果更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 引流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行术前减黄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66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9例,年龄25.0~80.0(59.9±10.6)岁。依据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分为未引流组8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组56例、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组25例;根据术式分为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116例、姑息性胆肠吻合术50例。分析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下术中抽取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不同术前引流方式下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22.4%(19/85)、28.6%(16/56)、100%(25/25),ERBD组阳性率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细菌占比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64.0%(16/25)比12.5%(2/16)比5.3%(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比例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97.8%(45/46)比89.5%(17/19)比66.7%(1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ERBD组长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334.5±48.3)min比(289.4±39.5)min比(303.9±5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PTBD组少于ERBD组和未引流组[(268.8±128.4) ml比(388.2±181.6)ml比(366.1±22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引流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术后胰瘘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6.8%(4/59)、10.0%(4/40)、29.4%(5/17),ERBD组较未引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性胆肠吻合术患者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术并且需要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与ERBD比较,PTBD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对符合指征的患者实施术前胆道引流(PBD)已成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但PBD适应证的把握仍然未能统一。PBD主要包括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和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3种方式。对于PBD方式的选择,目前不同中心意见各异,争议主要集中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与肿瘤种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成功率、耐受性和胰腺炎风险以及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作为内引流的优缺点等方面。此外,PBD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胆管肿瘤 引流术 肝门部胆管癌 术前胆道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20年01月至2021年08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全部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28)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日均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对临床护理干预的总体评价。结果:观察组日均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临床护理干预总体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临床可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引流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且患者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总体评价更高,更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挤管方式对肾造瘘管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出现引流不畅及堵塞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实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挤压引流管,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方法挤压引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造瘘管的通畅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通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需用注射器二次通管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挤压法,能确保肾造瘘管的引流通畅,避免发热、尿外渗现象的发生。

  • 标签: 挤管方式 肾造瘘管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术后夹闭引流管的方法,在减少术后失血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40例需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持续引流组和早期夹闭组。术前及术后24h检测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术后24h、48h计算失血量。结果术前Hb、Ht两组间术前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hHb、Ht高于持续引流组有显著性差异,早期夹闭组术后24h、48h失血量及输血患者比例较持续引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术后夹闭引流管的方法,对于减少术后失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术后 髋关节置换出血量 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冲洗加置管引流术与单纯置管引流术(不冲洗)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期间,作者所在医院接收诊治的13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给予术中冲洗加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实验组59例给予单纯置管引流术(不冲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有效率及出现并发症概率。结果对照组治愈65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7%;实验组治愈52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复发或再出血、颅内感染、演变为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的概率为28%,对照组出现上述并发症概率为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中冲洗加置管引流术与单纯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单纯置管引流术并发症更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引流方式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引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瓶术后引流,对照组采用胶片正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d平均换药次数、引流时间、拆线时间及组织复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负压瓶持续引流方法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次全切除 负压引流 胶片正压引流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腹腔引流引流最高处平切口引流、低于切口30厘米引流和低于切口60厘米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0例有腹腔引流管置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低于切口30厘米和60厘米的高度进行引流;观察组采用引流袋(体外连接装置)位置平切口引流,两组均为密闭式腹腔引流。观察两组引流效果和引流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与对照组有同样的引流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引流袋平切口引流,能够使腹腔内的积液正常引出,并且能够随身携带,促进患者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 标签: 腹腔引流 护理 引流 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