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医学院学生教学临床营养学过程中使用强化教学方法,观察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2013级和 2014级临床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学过程中 2014级学生采用强化临床营养教学, 2013级学生采用常规临床营养教学,观察两个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分析两个年级学生采用不同临床营养教学模式后学生考核结果, 2014级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平均分 81.3±14.74,技能操作平均分 77.32±13.31; 2013级理论基础知识平均分 69.34±17.58,技能操作平均分 65.12±16.53。两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临床营养教学过程中使用强化教学方法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推荐。
简介:危重病应激状态时.内分泌和代谢发生紊乱,其临床特征为高分解代谢、胰岛素抵抗和应激性高血糖,后者是危重病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危重病人的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胰岛素可能通过受体媒介激活PI-3K而刺激内皮细胞产生eNOS和释放NO,增加单核细胞内NF—κB抑制物(IκB).降低细胞核内NF—kB的结合活性,及p47phox(NADPH氧化酶亚单位)表达、抑制促炎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5(STAT-3/5)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mRNA表达,增强抗炎信号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物一3(SOCS一3)mRNA表达和RANES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增加抗炎细胞因子表达,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下调PMNs膜上粘附分子受体的密度,调节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善白细胞功能及危重病人的预后。
简介:摘要甲亢突眼是甲亢病常见一种并发症,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手段。我们开展云克、尼美舒利、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甲亢眼病的疗效观察40例Graver眼病病人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单纯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治疗组在ATD治疗的基础上采用99Tc-MDP注射液(含99Tc-MDP16.5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0次一疗程,间隔十五天开始下一疗程,共三个疗程。同时口服尼美舒利50mgtid、雷公藤多甙片200mgtid、连用三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4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非常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FT3和FT4均下降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尤以治疗组下降更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TGAb和TpoAb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TpoAb也有所下降,但TGAb反略有上升(P<0.05)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联合用云克、尼美舒利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Graver眼病疗效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Graver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占Graver病病人的13%-45%1。与体内多种自身抗体如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有关。其早期组织学变化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氨基葡聚糖(GAG)沉积和水肿(炎性活动期),晚期为眼球后纤维化(静止期)。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多重免疫紊乱,其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本病尚缺乏统一满意的疗法。本研究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尼美舒利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Graver眼病,以评价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骨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骨水泥原位松动4例,骨水泥松动前移6例,骨水泥前移伴椎体骨块后移2例,骨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行为干预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行为干预组及一般行为干预组.强化行为干预组采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中健康促进诊疗管理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行为调查表两周干预一次.一般行为干预治疗组就诊时常规健康教育.保肝降脂等治疗2组均相同,疗程6个月,观察指标体质数、腰围臀围比、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腹围/臀围、B超分级程度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一般行为干预组B超分级程度改善无显著差异,强化行为干预组明显优于一般行为干预组强化行为干预组.6月后ALT复常率明显优于一般行为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ALP、GGT亦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血清白球比、胆红素治疗前已在正常范围,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较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一般行为干预组TC、HDL变化无显著差异,强化行为干预组尚有明显提高HDL水平的(P<0.01).治疗前后GLU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并跟踪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自我的健康意识,可以有效地改善健康相关行为,并有助于脂肪性肝炎患者体质数、影像及相关的肝酶、血脂异常的控制.关键词脂肪性肝炎;行为干预;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14-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在儿童专科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输液安全管理为依据,开展输液安全督导,提高医院输液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管理前、安全管理后,对科室骨干护理人员进行了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抽样调查,并按照统一的质控标准,对5名儿童进行静脉输液和导管的维护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统计分析静脉输液现状并找出安全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更新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制订训练方案,实施三级静疗质量控制,并定期进行专项检查;针对重复发生的问题,制定并执行质量改进计划。结果: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得分(88.02±4.28)分、(93.90±1.99)分,与安全管理前考核得分(76.48±6.48)分、(89.20±2.54)分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Killip分级分层随机分配方案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降脂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左心功能、左心室内径大小及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共发生10例心血管事件,比例为18.87%;对照组共发生21例心血管事件,比例为42.96%。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LVEF、LVDD、LVSD及LD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介入治疗采用强化降脂方案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LDL-C水平,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