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抑郁障碍患者开展正念认知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心理弹性在正念认知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本院50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正念认知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正念认知治疗的基础上引进心理弹性领标评估),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正念认知治疗中引进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后,对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总分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在进行正念认知治疗中引进心理弹性量表评估能对正念认知治疗起到一定的增效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宗教信仰在心理疾病患者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信仰宗教的人往往表现出直觉思维的模式特点。这种思维的结果是假说偏差和组内/组外偏差。宗教对心理治疗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宗教可以提供积极的应对策略;宗教还提供了替代依恋对象;宗教倡导宽恕,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行为。宗教信仰产生的认知偏差和偏见会影响心理治疗过程,而且宗教也会成为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宗教的负面影响还体现在宗教都是外部控制的,这与心理治疗倡导的自由探究和自我发展的原则相矛盾。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疾病患者在宗教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上,是导致二者潜在冲突的根本原因。心理健康从业者需要对宗教信仰及其与心理治疗的关系重新再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充分探讨和研究医护人员目前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对音乐治疗认知情况与需求,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制定音乐心理照顾有效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和方向。方法以医护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2021年1月通过微信平台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随机对全国各地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共收回300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8份后,有效问卷共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结果本次被调查的医护人员共282名,年龄范围为20~70岁,其中20~40岁占总人数的76.24%。女性200名,占总人数的70.92%,男性82名,占29.08%;经过非参数检验后发现,医护人员在睡眠、对音乐治疗认知准确性、音乐选择、需求取向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本文提出在国家、行政、教育、科普宣传层面的音乐治疗相关思考与对策,建立适合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科学有效干预模式,促进现代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对成年抑郁和焦虑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前来门诊咨询的50例成年抑郁和焦虑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接受一般治疗的咨询者为对照组,另外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继续接受心理治疗的咨询者为研究组,分析两组咨询者治疗结束后的效果。结果心理治疗前,ADL、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心理治疗后,研究组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ADL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成年抑郁和焦虑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继续给予心理对症治疗,能够显著的缓解咨询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改善其精神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6例明确诊断糖尿病病人抑郁心理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服用降糖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指标、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比之前都有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疾病患者心理咨询中应用认知心理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结合其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心理疾病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联合认知心理学)各6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焦虑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疾病患者心理咨询和治疗应用认知心理学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加快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择 某医院 201 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15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 75 例,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观察组( 75 例,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 心理焦虑情况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来说,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措施,均能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对其治疗开展回顾性探析,按抽签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际心理治疗;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分析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差异不大,没有比较意义,实验组的生活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中人际心理与认知行为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认知行为明显优于人际心理,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价值更高,更适合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2021.12月,1年内收治的1050例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25例,采用精神动力学疗法)和观察组(525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高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儿童学习障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01-2021.12收治的儿童学习障碍患儿(n=300例)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150例):采用认知训练与心理治疗模式,对照组(n=150例):选择常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Conners儿童行为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试验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评分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认知训练和心理治疗综合干预在儿童学习障碍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增强学习自信心,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