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腹腔和盆腔肿瘤的治疗,如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但因个体的差异、放射剂量与疗程和保护措施等因素,在杀死肿瘤组织的同时,照射区域正常组织亦会出现急慢性损伤.

  • 标签: 损伤防治 放射性肠 放射疗法放射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是指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肿瘤所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尽管放疗技术的进步使放疗对靶区外组织的损伤大大减少,但90%接受放疗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等急性症状,50%的患者因消化道症状影响生活质量,20%~40%患者的症状为中到重度。依据病理学分期、特征和临床表现,放射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一般以3~6个月为界。放射损伤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减少照射剂量和缩小照射野。急性放射损伤主要表现为黏膜炎性反应,多为自限性病程,其治疗以对症治疗和营养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损伤由于肠管慢性缺血和纤维化具有不可逆,所以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慢性放射损伤的手术适应证为3、4级的损伤,包括梗阻、出血、坏死、穿孔和瘘;目前的手术方式为确定性切除加一期或二期消化道重建手术。放疗结束后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最佳时机尚有争议,根据笔者团队经验,在放疗结束1年后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时机。对于急诊手术、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腹腔感染、肠管广泛放射损伤以及腹腔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先行造口或腹腔引流,待患者恢复内营养,炎性反应消退后,再考虑确定性手术。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通过影像学评估结直肠位置和髂血管损伤程度,以及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 短肠综合征 放疗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是由于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疗而引起的肠道损伤,以粪便持续带血、里急后重、肛周疼痛、严重可伴有肠穿孔为主要症状。精确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比常规放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相对减少肠道所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即使在精确放疗时代,临床上仍需要面对疗效和损伤取舍平衡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复发或晚期的肿瘤而言。总体而言,治疗决策时应以放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为重,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放疗损伤,需要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定。由于放射损伤治疗的困难和复杂放射损伤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包括采用精确放疗,避免给予肠道过多的剂量、避免照射全周的黏膜;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还需要注意预防便秘,避免肠道被干硬粪便损伤;并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不要吃剩菜、凉菜、咸菜等容易造成肠道感染的食物。目前,放射损伤领域的研究数据仍较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放射损伤的预防和诊治领域会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精确放疗 预防
  • 简介:摘要急性放射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患者常见并发症,然而目前没有有效的临床防治手段。作为益生菌和肠道共生菌的乳杆菌属对肠道健康有诸多益处。临床前研究发现乳杆菌属可以防治急性放射损伤,其机制为保护隐窝干细胞、维持肠道屏障及抗氧化等。临床研究提示放疗前1周开始口服足量含乳杆菌属的复合益生菌有助于预防放疗导致的腹泻,并且口服乳杆菌属有治疗放疗后腹泻及减轻放射直肠炎的趋势,目前没有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

  • 标签: 乳杆菌属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慢性放射损伤是指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3个月后出现的迁延反复的肠道损伤。慢性放射损伤出现肠道大出血、梗阻、穿孔、瘘等晚期并发症后,均需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标准的慢性放射损伤手术方式。本文将从慢性放射损伤的病理机制和损伤范围角度,阐述慢性放射损伤的手术难点,并结合文献资料及本中心诊治经验,探讨相应手术对策。慢性放射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进行闭塞动脉内膜炎和间质纤维化;损伤范围包括小肠、末端回肠、乙状结肠及直肠。慢性放射损伤患者组织愈合能力差、盆腔纤维化和多器官受累以及机体条件差,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确定性的病变肠管切除是常规的手术方式,扩大切除放射损伤肠管,以保证吻合口一端没有放射损伤,是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慢性 并发症,晚期 手术治疗
  • 简介:放射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放射肺炎和放射肺纤维化两部分组成。放射肺炎一般属于急性反应,常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为干咳、程度不一的呼吸困难,有时有发热,影像学表现为放射区的不均匀密度增高及纵隔密度增高。放射区外也有密度改变,但较少发生。放射肺纤维化为放射损伤慢性阶段,常发生在放疗结束后2~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影像学表现为较原照射区收缩的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代偿肺气肿呈现低密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肺损伤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射损伤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放射小肠炎、结肠炎及直肠炎。放射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间质纤维化、黏膜水肿、溃疡、炎细胞浸润等,且存在显著的血管病变。其在内窥镜下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超声下具有壁弥漫增厚、血流信号增多的表现。此外,放射损伤还具有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壁厚度增加、骶前间隙宽度的增加等其他影像学表现。放射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子包括血管抑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CXCL16等,待明确的机制包括异常升高的血管抑素通过哪些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抑制血管生成和导致稳态失衡,以及巨噬细胞表达的CXCL16如何作用于相应受体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等。针对放射损伤血管病变,进行靶向治疗,将是令人期待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 放射性直肠炎 血管病变 血管抑素
  • 简介:放射皮肤损伤是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在皮肤较薄的颈、胸、腋窝、腹股沟等照射野部位,可造成正常组织细胞渐进变化、坏死,乃至广泛的纤维化损伤,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而且有可能影响治疗计划顺利实施,严重时导致放疗中断。

  • 标签: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治疗 组织细胞 治疗计划 并发症 照射野
  • 简介:摘要目前,对于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IR)引起的放射损伤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临床上只能采用对症缓解治疗。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 ISCs)更新能力强,是重构受损小肠结构的重要细胞,促进肠道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恢复已是当前治疗放射胃肠综合征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肠道干细胞的分类、干细胞的调节机制以及具有调控干细胞损伤、凋亡、修复作用的药物等方面介绍了ISCs在放射损伤防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意义,为未来肠道干细胞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 肠道干细胞 肠道辐射防护 防护药物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不仅影响肠道细胞中色氨酸代谢限速酶的活性,而且协同产生多种催化酶直接影响肠道色氨酸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发现,在2~10.4 Gy范围内,多种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在全身照射后的小鼠外周血中明显减少,并与照射剂量负相关,可能是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肠道急性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物吲哚丙酸、犬尿喹啉酸、吲哚-3-甲醛,肠道芳香烃受体激动剂、肠道色氨酸代谢限速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均具有辐射防护作用。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参与的色氨酸代谢在急性放射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特征和作用,筛选对肠道急性辐射损伤具有防护作用的色氨酸代谢物,可能有益于研发有效的诊治手段。

  • 标签: 急性放射性肠损伤 肠道菌群 色氨酸代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放射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在数月后往往发展成为放射肺纤维化。近年来,研究者对RILI的发生发展机制开展了大量探索,其中调节T细胞(Treg)在RILI进展中的免疫学机制尤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期重点号刊登了几篇Treg与RILI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从Treg在肺组织内的数量改变和免疫调节机制等方面报道了Treg参与RILI发生发展的研究成果,为RI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 标签: 辐射,电离 T淋巴细胞,调节性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放射损伤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及意外核辐射事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早期的急性放射肺炎和后期的放射肺纤维化两个阶段。放射损伤限制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剂量的增加,并且国内外尚无理想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就此综述了近几年放射损伤在实验模型的建立、机制的探讨、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实验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放射治疗是癌症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腹部或盆腔肿瘤时,有时可引起严重的肠道并发症--放射瘘.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宫颈癌放疗后瘘22例、直肠癌术后补充放疗后瘘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放射性肠瘘 诊断 治疗 癌症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药巴特日-7对12 Gy 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肠道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15只。存活实验分为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每组10只。12 Gy 60Co γ射线全身单次照射,对照组和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照射给药组给予巴特日-7(530 mg/kg)灌胃,给药方式为照射前7 d和照射后3 d连续给药。照射后6和24 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unel阳性细胞;照射后3.5 d HE染色观察肠道绒毛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Ki67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小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趋化因子5(Cxcl-5)表达水平;测定外周血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含量。结果照射给药组小鼠存活时间长于照射组(χ2= 5.84,P < 0.05),小鼠体重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照射给药组小肠绒毛长度明显大于照射组(t = 20.24,P < 0.05),两组小肠隐窝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照射后6和24 h,照射给药组隐窝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较照射组明显减少(t = 3.52、2.90,P < 0.05)。照射后3.5 d,照射给药组小鼠血清FITC-dextran水平、小肠组织IL-6、TNF-α和Cxcl-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照射组(t = 6.92、7.01、7.18、13.16,P < 0.05);而BrdU、Ki67阳性隐窝数高于照射组(t =3.91、2.57,P < 0.05)。结论蒙药巴特日-7能够有效改善小鼠辐射后肠道损伤,对放射肠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药物治疗放射肠炎提供新的依据。

  • 标签: 蒙药 巴特日-7 放射性肠损伤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损伤的安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慢性放射损伤病例;男性30例(28.6%),女性75例(71.4%);中位年龄58(P25,P75:52,64)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放射损伤且接受确定性手术治疗(即切除放射损伤肠管+一期消化道重建)、资料完整的病例,排除肿瘤复发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最佳切除部位。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情况(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术前梗阻或瘘的情况);(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3)确定性手术情况;(4)术后并发症情况,Clavien-Dindo分级为Ⅲ~Ⅴ级定义为中-重度并发症。结果(1)术前评估情况:88例(83.8%)患者在放疗结束超过1年出现慢性放射损伤症状。98例(93.3%)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74例(70.5%)患者接受术前外营养支持,中位营养支持时间为10.5(7.0,16.0)d。16例(15.2%)患者术前因严重梗阻接受小肠减压管置入。(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全部患者中,有87例(82.9%)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均接受放射损伤肠管确定性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18例(17.1%)患者临床表现为瘘,均接受放射损伤段、瘘确定性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其中3例回肠直肠残端瘘患者同时接受带蒂大网膜盆腔封闭术;4例回肠膀胱瘘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前已行肾造口减压而接受膀胱瘘切除和膀胱修补术,另2例患者在瘘口近远端离断小肠并关闭袢,不行瘘口切除及瘘和膀胱瘘修补术。(3)确定性手术情况:中位确定性手术时间和中位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30(180,300)min和50(20,50)ml。105例患者中,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为回肠-结肠吻合,其中回肠-结肠肝曲和回肠-结肠脾曲吻合分别为88例(83.8%)和4例(3.8%);13例(12.4%)患者为回肠-回肠吻合。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严格位于放射野的对侧象限,13例(12.4%)患者吻合部位远离放射野。105例患者中,9例(8.6%)吻合口>1个,5例(4.8%)剩余小肠长度<180 cm,7例(6.7%)行小肠逆行排列术,4例(3.8%)因腹壁缺损接受同期腹壁重建手术,87例(82.9%)腹盆腔严重粘连(3~4级粘连)。术中3例(2.9%)出现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3.0(12.0,24.5)d,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已恢复经口进食。(4)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共14例(13.3%)患者共发生18例次中-重度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6/105),其中回肠-结肠吻合和回肠-回肠吻合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2.2%(2/92)和4/13(χ2=17.29,P<0.001);临床表现为瘘和肠梗阻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18和3.4%(3/87)(χ2=4.84,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病死率为1.0%(1/105),为术后吻合口漏引起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损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慢性 确定性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后出现阴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而以往临床上对急性放射阴道损伤的治疗及预防关注较少。本文对宫颈癌放疗后急性阴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治疗及其预防的研究结果及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减少阴道损伤、更好地完成放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性阴道炎 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段应用爱可欣治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效果,找出合理的用药时间。方法206例鼻咽癌和乳腺癌放疗患者按编号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开始放疗7d后开始使用爱可欣,对照组在发生1级放射皮肤损伤后开始使用爱可欣,直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以及损伤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皮肤损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期间的生理、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爱可欣能够延缓放疗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降低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乳腺癌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爱可欣 治疗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