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CU急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CCU进行急诊抢救的120例死亡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在急救死亡后3天内对家属采取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对比两组家属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评分。结果首先,急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在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差异变化,P<0.05,具有统计意义;此外,观察组家属干预后躯体化反应及抑郁症状评分分别为(1.56±0.42)、(2.07±0.64),对照组家属分别为(2.09±0.72)、(2.64±0.68),且观察组家属其他各项心理反应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急救死亡容易导致患者家属不良心理发生,具有较为突出的危害作用,临床中应注意采取有效干预,对急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进行干预控制,以减少其所产生的危害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例数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患者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加强急救措施提供建议和客观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到2014年80例急诊外科创伤死亡的病例制作成调查表,分析患者受伤原因、抢救措施、死亡原因等信息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20~45岁创伤死亡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年龄阶段相比存在着较大差(P<0.05),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创伤部位主要在头部、胸部、腹部,主要死亡原因是颅部损伤、腹部器官受损及创伤性失血过多休克等。在80例患者中,交通事故导致创伤的有23例,高空坠落有20例,重物创击18例,利器伤害的有6例,其他因素有13例。结论急诊创伤抢救中要明确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抓紧最优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水平,增加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外科创伤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性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统计急救成功率与死亡率,明确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的急救成功率为 53.00%( 53/100),死亡率为 47.00%( 47/100)。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 ISS评分≥ 16分、 GCS评分、现场急救状况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与机械通气、 ISS评分≥ 16分、 GCS评分及现场急救状况等因素有关,临床必需要在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简介:【摘要】目的 对海淀区院前急救病例死亡的病种、死亡年龄、死亡原因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海淀区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海淀区医学救援中心2019年-2021年的2046例院前死亡病例资料,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季节、死因等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9年-2021年救治的2046例院前死亡病例中,男性死亡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院前死亡病例年龄以66-85岁为主,81-85岁构成比最高,其次是86-90岁年龄组;四季死亡构成比无明显差异;死因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结论 男性死亡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提示应该关注男性的身心健康,对男性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定期体检,早发现,早预防。院前死亡病例年龄81-85岁构成比最高,死因排名循环系统疾病占首位,提示应加强对高年龄老人,特别是合并慢性疾病的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通过健康宣教普及在家发生突发事件时的自救措施等知识。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急诊外科2014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1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死亡危险因素与急救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81例患者抢救成功796例,占90.35%,死亡85例,占9.65%,其中院前死亡27例,占14.92%。患者死亡因素主要为车祸、高空坠落、重物创伤及刀具砍伤,以车祸所占比例最高,为65.88%,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年龄偏高、机械通气、ISS评分≥16分、GCS评分较低为导致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创伤评分及现场急救水平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院前急救,对患者病因及时明确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外科创伤急救治疗措施。对所有患者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关系、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体温、呼吸系统存在感染及I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根据调查研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不同性别以及不同致死原因患者病死率差异比较小,而通过对患者年龄进行对比,6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比较高;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率影响因素包括就诊时间、损伤部位、体温、呼吸系统感染以及ISS评分过高。结论: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治疗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比较复杂,患者病死率和年龄、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量以及体温密切相关,在对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需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为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提升救治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源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172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生存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实验组。对照实验组包括114名存活患者,观察组包括58名死亡患者。分析了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来源。结果:两组在胎儿性别、创伤原因和copd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等待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现场急救时间、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方面有显著差异,年龄≥50岁、现场急救不依从、等待时间≥3小时、损伤部位≥5ISS系统评分≥25分、通用自动控制系统评分≥7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的急救措施。回顾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我们总结了多个与创伤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伤情严重程度、年龄、伴随疾病、失血量等。在急救过程中,正确评估患者病情、迅速控制出血、实施有效的气道管理、及时行手术干预等措施都对提高创伤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救治,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死亡危险源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医院门诊就诊的172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生存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实验组。对照实验组包括114名存活患者,观察组包括58名死亡患者。分析了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来源。结果:两组在胎儿性别、创伤原因和copd状态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等待时间、损伤部位数、呼吸系统感染、体温、现场急救时间、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方面有显著差异,年龄≥50岁、现场急救不依从、等待时间≥3小时、损伤部位≥5ISS系统评分≥25分、通用自动控制系统评分≥7分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优化和改进急救措施,提高急救质量,降低病死率。
简介:目的: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急救死亡率。方法:对照全市2002和2003年度1923例院前死亡资料填调查表,用Foxpro6.0建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结果:两个年度院前死亡率分别为2.37%和2.22%;院前死亡均以0:00~8:00最多(32.24%和31.53%);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平均3.40±2.27和2.09±4.68min;到达现场平均用时7.58±4.61和9.80±9.41min;往返医院用时平均44.19±44.11和38.19±27.58min;到达现场已死亡者占院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为71.56%和78.97%;院前死因谱中交通事故由第一位(28.90%)下降为第三位(11.79%),心脑血管疾病由第二位(14.92%)上升为第一位(23.51%)。结论:深圳市经电话呼救患者院前死亡率较国内其他城市低;2003年度院内反应时间较2002年度明显缩短,但到达现场时间明显延长;院前急救死亡谱构成有改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急救对策及死亡率。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间在2016年1月直至2016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急诊急救治疗,对比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以及血压水平、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2.00%,与对照组相比较低,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急救对策能够显著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心率水平,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急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行急诊急救治疗,给予患者畅通气道、镇静、头部降温、脱水降颅压、血压管控等综合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诊接诊到确诊时间平均为(12.3±0.8)h;患者诊断急性脑卒中至接受急诊救治时间平均为(13.9±0.9)h;经急诊急救后,本组50例患者中38例症状改善,占76.0%,9例患者致残,占18.0%,3例患者死亡,占6.0%;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6h者与发病时间>6h者对比,症状改善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处理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致残、死亡现象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