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分析与管理降低放射性皮炎带教中实习护士错误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7月接收的护理实习生共35名,对过往护理实习生在放射性皮炎护理中的错误情况进行分析与整理后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新接收的实习生中,并分析实施前后护理实习生的错误发生情况、护理综合能力情况与放射性皮炎护理效果。结果经风险分析与管理干预后,实习护士的知识掌握错误次数、技术操作错误次数与患者投诉次数〔(13.7±2.5)次、(15.4±2.1)次、(16.4±2.7)次〕均低于干预前〔(19.5±3.4)次、(21.7±3.6)次、(25.6±1.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实习生的放射性皮炎理论知识考核项目得分、护理实践技能考核项目得分与患者认可度考核项目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风险分析与管理方法能够降低护理实习生在放射性皮炎患者护理中的错误发生率,且可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单个总体百分率的假设检验和适合性检验,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单个总体百分率的假设检验和属性为两类的适合性检验的区别,借助R软件分别计算两种检验方法对应的P值,得出对应的结论:在单侧检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单个总体百分率的假设检验;而在双侧检验的情况下,要根据np、nq的大小综合考虑选择推断精度更高的检验方法。
简介:摘要 : 目的: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错误 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 错误 率”为主题活动。遵循 PDCA 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错误率由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种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内的DNA结合蛋白,因其多种细胞定位而具有多种相应功能。近年来研究显示,HMGB1在PAH患者肺部表达明显上调,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能够促发炎症反应及肺血管重构,从而诱导PAH发生,并且HMGB1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多位点有望成为PAH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PAH的炎症免疫机制、HMGB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PAH发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发现PAH治疗新途径。
简介:摘要:错误是学生学习中的必然经历,也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错误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自主探究的生长点、思维发展的支撑点和解决问题的转折点。课堂可能因错误而精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C57BL/6小鼠肝癌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MGB1loxp/loxp/Alb-Cre+/-为肝脏特异性敲除HMGB1基因(KO) 的小鼠,同窝出生的HMGB1loxp/loxp/Alb-Cre-/-, HMGB1loxp/WT/Alb-Cre+/-和HMGB1loxp/WT/Alb-Cre-/-为野生型(WT)小鼠。分别取6只出生12 d的雄性WT和KO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25 mg/kg。6个月后取肝组织HE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并统计各组小鼠肝癌发生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HMGB1蛋白的表达和胞内定位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两组小鼠瘤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组内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肝/体质量比明显下降(t = 2.634,P = 0.022 5);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406 2, P = 0.693 2)。WT小鼠肝脏表面可见较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组织学类型为肝细胞癌,不同基因型WT小鼠肝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O小鼠的肝癌发生率明显降低(t = 8.521, P < 0.001)。和WT小鼠瘤组织相比,KO小鼠瘤组织内HMGB1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和核呼吸因子1表达量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238、4.852,P值分别为0.033 5、0.041),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降低(t = 9.211,P < 0.01);WT小鼠瘤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 = 8.305,P = 0.014 2)。结论HMGB1通过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促进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亚低温和干预性亚低温对脓毒症小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BALB/C小鼠(SPF级),随机编号,将号码为10的整数倍的小鼠共12只作为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其余108只小鼠作为脓毒症组,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的方法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脓毒症组造模成功1 h后测量肛温,按T≤36℃和>36℃脓毒症小鼠分为自发性亚低温组和非亚低温组;在自发性亚低温组中,T<34℃的小鼠予以剔除,将剩余的脓毒症小鼠随机分成自发性亚低温观察(naturally occurring mild hypothermia,NOMH)组和保持正常体温(keep normothermia,KN)组,其中NOMH组不给予预热干预,而KN组放在保温箱保持肛门温度在36.0~37.5℃之间;非亚低温组脓毒症小鼠随机分成非亚低温观察(nonhypothermia,NH)组和人工获得性亚低温(artificial mild hypothermia,ATMH)组,NH组不给予降温治疗,而ATMH组给予物理降温法降温,使小鼠肛温维持在34~36℃。各组中分别在建模后6、12 h随机选取4只小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HMGB1浓度。在12 h时,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率;选取4只小鼠处死后取肺组织,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MGB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HMGB1的相对表达变化。结果(1)建模后12 h,NOMH组、ATMH组、KN组及NH组生存只数分别为36(40)、6(11)、27(40)、4(1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86,P=0.002),与另外3组脓毒症小鼠相比,NOMH组的生存率最高(与ATMH组:χ2=5.222,P=0.022;与KN组:χ2=6.050,P=0.013;与NH组:χ2=11.672,P=0.001),但其余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NC组相比,各组脓毒症小鼠在6 h、12 h的血清TNF-α、IL-6及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NOMH组相比,ATMH组、KN组、NH组小鼠在6 h、12 h的TNF-α、IL-6及HMGB1浓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NH组在各时间点的TNF-α、IL-6、HMGB1浓度均为最高(P均<0.05);各组脓毒症小鼠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12 h TNF-α浓度较6 h时下降(P均<0.05),而IL-6、HMGB1浓度在12 h时较6 h时上升(P均<0.05);(3)HE染色显示NOMH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最轻,其次为ATMH组;(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MGB1蛋白表达由少至多依次为NOMH、ATMH组、KN组和NH组;(5)NOMH组、ATMH组、KN组、NH组脓毒症小鼠肺组织HMGB1蛋白含量分别为0.280±0.013、0.320±0.016、0.340±0.018、0.380±0.014,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86±0.22、6.02±0.18、6.26±0.20、7.98±0.28,分别较NC组(HMGB1蛋白含量:0.240±0.013,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2.21±0.12)明显升高(P均<0.05);与NOMH组相比较,ATMH组、KN组、NH组肺组织中HMGB1蛋白、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NH组表达水平为最高(P均<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脓毒症小鼠肺组织HMGB1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自发性亚低温的改善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肃省汉族与裕固族40~79岁人群的翼状胬肉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本研究为中国国民健康调查的一部分,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甘肃省兰州市和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高台县进行样本的选取,对所有受试者收集空腹血样检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3、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同时采用问卷收集受试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出生地、现居地、迁居日期、受教育水平、抽烟、饮酒、活动水平、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检查受试者身高、体重、血压、视力等项目,观察受试者是否有翼状胬肉并评级。变量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利用多因素回归,以及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评估受试者不同参数对翼状胬肉发病率的影响。结果40~79岁的受试者共4 810人,其中4 193人纳入研究(男性1 840人,女性2 353人;汉族3 035人,裕固族1 158人),年龄(54.36±8.58)岁,翼状胬肉患者391例(9.3%),年龄性别调整后患病率为9.3%。汉族及裕固族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8.8%(267例)和10.7%(124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629,P= 0.057)。所有受试者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OR=3.66,95%CI:2.26~5.92)和农村居住时长比例(OR=2.18,95%CI:1.41~3.38),保护因素有受教育程度高(OR=0.49,95%CI:0.29~0.83)。汉族亚组分析中,高龄(OR=3.84,95%CI:2.18~6.78)和农村居住时长比例(OR=2.02,95%CI:1.23~3.33)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OR=0.36;95%CI:0.20~0.66)是保护因素。裕固族人群中,高龄(OR=3.11,95%CI:1.13~8.59)和农村居住时长比例(OR=3.28,95%CI:1.09~9.88)为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结论甘肃省40岁以上汉族及裕固族人群的翼状胬肉总患病率约为9.3%,汉族及裕固族人群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且民族不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高龄和农村居住增加了翼状胬肉的发生风险,而受教育程度高是翼状胬肉的保护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