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手术合并高血压麻醉复苏患者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合并高血压麻醉复苏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进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合并高血压麻醉复苏患者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提高预后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Steward 评分、躁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Stewar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对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有较好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以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3例,按照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麻醉后,在T1、T2、T3等阶段,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有变化,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波动不大,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血压手术患者中具有临床应用效果,不会对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造成较大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分析。方法:利用随机分组研究法对我院在2019年7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比组患者(n=25)行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n=25)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接受护理后心理状态较好,无任何不良情况发生,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中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高血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行高血压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得到较好控制,血压恢复情况较好,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较快,同时患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较好,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干预后,患者术毕至清醒时间及术毕至拔管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的下肢手术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单纯全麻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1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术毕至清醒时间及术毕至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术毕至清醒时间及术毕至拔管时间,故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插管型喉罩(intubatinglaryngealmaskairway,ILMA)在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例70岁以上择期行腹腔镜胃肠和胆囊胆道手术的患者,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插管型喉罩组(ILMA组)和气管插管组(ET组),每组40例。诱导插管后均采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TCI)瑞芬太尼、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ILMA组诱导后先插入配套喉罩行控制呼吸通气并适当加深麻醉,5min后经插管型喉罩内置入气管导管,并经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维持麻醉。ET组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控制呼吸直至手术结束,术后待各项拔管指征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记录ILMA组和ET组诱导前(T0),诱导用药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气管导管插入时(T2),切皮时(T3),开始游离组织或进腔镜时(T4),脏器或组织切除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等7个时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观察苏醒期间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期间的并发症如躁动、恶心呕吐等。结果HR、SBP、DBP、BIS组间及不同时点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2组术前(T0~T2)和术中麻醉维持阶段(T3~T6)的HR、SBP、DBP和BIS均较平稳,插入气管导管时(T2)和拔除气管导管时(T6)ET组的HR、SBP、DBP明显升高且高于ILMA组(P〈0.05);T6时ET组BIS值明显升高且高于ILMA组(P〈0.05)。术后苏醒质量方面,ET组麻醉用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和术毕至呼之能睁眼的时间明显长于LIMA组[(130.1±26.1)minvs.(96.4±24.5)min,t=5.94,P=0.000;(16.1±2.7)minvs.(5.5±2.2)min,t=19.07,P=0.000]。结论高龄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时采用插管型喉罩全麻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血管不良反应更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病人全麻后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麻醉复苏室全麻病人进行研究,统计其中出现高血压的患者例数,分析原因并应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全部100例患者中出现高血压的例数为42例,术前高血压的例数为31例;经过护理和治疗,所有患者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Bp<140<90mmHg)。结论剧烈的疼痛感、神经系统的刺激、心理情绪和寒战等原因导致麻醉复苏室病人全麻后出现高血压。应用对症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麻醉复苏室病人全麻后出现高血压的例数,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也为患者树立了积极治疗的信心,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