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予以消解。方法随机从我院住院部资料库中,抽调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患者处方3567例,对其不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选定抗感染药品应用患者422例,统计分析患者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抗感染药品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肝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肾脏损害、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占不良反应情况比例为27.25%、12.09%、1.90%、22.27%、29.38%、4.03%、3.08%;分别占据总病例的3.22、1.43、0.22、2.64、3.48、0.47、0.36。从药品不良反应细则来看,药品不良反应分项、代表药物、分布规律特点受药物自身特点和患者基础病况研究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结论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分布具有规律性特征,在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实施必要程度的用药监测,对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该文所关注的是美国医院处方服务署(AHFS)编写的、每年出版一次的《药物信息》"DrugInformation"以及每年公布一次的美国市场上最热销的前200位(200topdrugsor300topdrugs)。本文(Ⅰ)部分所关注的是2000年-2009年中10年间美国市场最热销的前200位药品(200topdrugs)中所涉及的抗感染药品(包括:抗微生物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疫苗等),以及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演变。列入此10年间的Top200药物中的抗感染药品有35种:即大环内脂类有4种,磺胺类有1种,喹诺酮类有5种,青霉素类有2种,四环素类有3种,头孢菌素类有5种,抗病毒类有5种,抗真菌类有5种,氨基糖苷类1种,抗厌氧菌与原虫类等4种。这对于我国当前的医疗制度改革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简介: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它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病原体的清除。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和各类免疫细胞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也为抗感染免疫研究提供了诸多手段。本刊特邀请吉林大学柳忠辉教授和崔雪玲教授担任本期"抗感染免疫"重点号执行编委,主要报道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以及微流控技术在抗感染免疫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成果和进展。我们希望通过"抗感染免疫"重点号的策划和报道,能够为大家对抗感染免疫的理解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发,同时也为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