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的抗药性状况,以期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LC50。结果各地试虫对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有差异:对溴氰菊酯,采自盘锦的蚊虫较敏感,采自朝阳、阜新的蚊虫已产生初步抗性,采自营口的蚊虫属实际抗药性,采自丹东的蚊虫有较强的抗性;对DDVP,采自盘锦市的蚊虫属初步抗性,而阜新和营口、朝阳市淡色库蚊、丹东市的中华按蚊则处于较高抗性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采自丹东的蚊虫有较强的抗性,与抗性最低者的敏感性相差10.6倍。结论抗药性的产生与杀虫药的使用情况有关,不同地区对药物应区别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简介: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产动物的病害也日趋严重,仅鱼类病害就已超过100种,有些甚至造成灾难性损失,其原因除了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外,还与养殖鱼类病原体的抗药性有关.由于长期反复地使用同一种(类)药物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从而引起药效减退或无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六十年代一般用2.5%的敌百虫0.5~1毫克/升杀甲壳类寄生虫有显著疗效,而现在用90%晶体敌百虫的效果仍然不理想.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抗生素类药物如土霉素、红霉素等,开始时疗效甚高,近年疗效较差.并且抗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调查,总结了在鱼病防治中,防止病原体抗药性产生的几条措施.
简介:苹果蠹蛾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外来有害生物。该虫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首次报道,目前是我国一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正严重威胁我国苹果主产区的水果生产安全。苹果蠹蛾以幼虫钻蛀到果实内部为害,防治难度高,对其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交配干扰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进行防治。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苹果蠹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阿维菌素和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蛾抗药性现状和抗药性机理方面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对几种农药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国外苹果蠹蛾防治和抗药性相关研究,以及其在我国发生与防治的现状,提出该虫抗药性治理策略,即及时对我国疫区苹果蠹蛾的抗药性现状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注意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并结合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对该虫进行综合治理。
简介:40%氧化乐果和2.5%功夫连用对烟蚜抗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农药连续施用3次、6次和9次后,40%氧化乐果的抗性指数增长了2.9倍、40.2倍和58.0倍,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比值增加了1.3倍、9.6倍和11.1倍;2.5%功夫的抗性指数增长了2.0倍、5.6倍和10.4倍,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比值增加了1.0倍、9.7倍和12.8倍.随着农药施用次数的增加,烟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低抗个体频率减少,中抗及高抗个体频率增加.而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酶活力及其抗性个体频率的分布在抗性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不大.因此,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酶活力及其抗性个体频率的增加是40%氧化乐果和2.5%功夫连用后烟蚜抗药性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简介:目的了解扬州市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指导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Ⅲ~Ⅳ龄期蚊幼虫半数致死浓度(LC50);点滴法测定家蝇半数致死剂量(LD50);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KT50)。结果淡色库蚊对氯菊酯、敌敌畏、仲丁威的抗性倍数依次为3.1、1.9、2.2倍;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的抗性倍数依次为8.1、111、122.5倍;德国小蠊对残杀威、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依次为2.06、4.72、1.57、3.44倍。结论扬州地区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简介:[目的]筛选有效的蝇类杀灭药物,为制定合理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墙机场口岸地区采集家蝇,在实验室饲养繁殖1代,取羽化后第4d雌蝇进行敌敌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右旋胺菊酯、丙烯菊酯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6种杀虫剂LD50,最高的为二氯苯醚菊酯(0.64844μg);最低的为丙烯菊酯(0.04010μg)。抗生系数最高的为二氯苯醚菊酯,达111.80倍,最低的为丙烯菊酯,为0.70倍。家蝇对不同杀虫剂毒力的回归线的斜率(b值)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家蝇对不同杀虫剂整体抗药性变化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盲目地或不按规定使用杀虫剂是造成蝇类抗药性的重要原因。采取杀虫剂交替或混配使用,降低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药效,是实施口岸地区蝇类防制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