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间窗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颅骨修补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223例。测评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手术前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revisedcomarecoveryscale,CRS-R)评分、颅内压力、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含量,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窗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个月内颅骨修补(早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评分CRS-R改善最多,为提高2.3分。晚期修补组血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最多,为(5.98±3.21)g/L;而中期修补组下降最少,为(4.53±2.66)g/L;表明3~6个月颅骨修补对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影响最小。2个月内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多,为(4.96±1.54)g/L;6个月以上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少,为(2.51±5.34)g/L。患者颅内压均在颅骨修补后有所提高,早期组提高了(22.14±55.51)mmH2O;中期组提高的最多,为(67.13±45.30)mmH2O;晚期组压力提高的最少。晚期修补组的手术并发症最多,早期修补组与中期修补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情稳定的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应在2个月左右尽早行颅骨修补治疗,可较早改善颅骨缺损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脊液循环压力的分布,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和功能康复。
简介:摘要我国老一辈脑复苏领域专家编制的中国南京持续性植物状态量表(CNPVSS)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20多年来随着人们对意识障碍的深入研究,其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该量表的解读也在临床研究中不断完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着初学者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量表,量表的命名和某些子项目的描述需进一步修订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大量意识障碍患者临床病例的量表应用经验,结合国内外有关意识障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量表的操作方法和结果解读方案,也提出了修订建议,供同行及相关专家评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持续植物状态(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相关因素,为PVS患者尽早拔除气切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成功拔除气切管将其分为拔管组和拔管困难组。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包对拔管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拔管组与拔管困难组在年龄、专业护理、营养方式、吞咽功能、是否低蛋白血症及带管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颅脑损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否气管结构异常、是否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方式、吞咽功能、带管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专职陪护、年龄均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作为营养方式、有专职陪护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保护因素;吞咽障碍、带管时间>30 d、肺部感染、年龄较大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对于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IOE营养支持、吞咽功能训练及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拔管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从病情观察,病室环境,口腔护理,胃管的护理,气管切开护理,皮肤护理,排便的护理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整个护理程序完成后,患者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采取了正确的护理措施,达到了成功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颅脑外伤后PVS患者29例进行对照研究,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β-内啡肽(β-EP)、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β-EP、MCA血流速度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属于比较棘手的症状,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建议加用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并改善脑脊液β-内啡肽水平及MCA血流速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电针与脑针相结合的方法促醒植物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植物状态患者选取常规的醒脑开窍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结合脑针治疗。观察发现电针与脑针相结合的方法对状物状态患者的促醒不仅取得一定疗效也丰富了临床对此病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