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拇指关节、指关节同时脱位的损伤机制和误治原因,以防再次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拇指关节、指关节同时脱位误治导致指关节脱位加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面包车侧翻致左手掌、手背出血、活动障碍4+小时就诊,入院后急诊行清创缝合,第4、5骨骨折复位固定,拇指关节脱位复位固定,左第一指侧总动脉吻合。术后复查左手正侧斜位X片示拇指关节仍脱位,指关节脱位较术前加重,术后二周再次仅行关节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复查左手正斜位X片示关节、指关节脱位已恢复。结论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术前详细查体和仔细读片,术中反复多角度透视,可减少此类疾病的误治。

  • 标签: 拇指 腕掌关节 掌指关节 脱位
  • 简介:1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9岁,工人。外伤特点:左手背被重物(铁块)砸伤,患肢出血、疼痛、畸形、活动受限,无其他合并损伤。专科检查示左手背中部见长约0.5cm小挫裂伤口,局部渗血、肿胀,关节处畸形、压痛,第1骨基底部异常突出及浮动感,左手掌指关节活动部分受限,余关节活动可,末梢感觉血运尚可。

  • 标签: 小多角骨 关节脱位 掌腕 第1掌骨基底部 骨折 关节活动
  • 简介:目的探讨侧切割伤术中及术后防止肌腱粘连的方法。方法常规清创,并根据术后应用支具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甲组64例,肌腱以改良Kessler法吻合后修复腱周组织,神经行外膜缝合,血管吻合,术后于屈曲20。位被动手握绷带卷石膏托固定;乙组77例,同上修复后行Kleineit石膏支具固定,术后2~3d即开始行功能锻炼,观察肌腱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0~3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甲组优36例,良12例,可16例;乙组优52例,良19例,可6例。甲组肌腱粘连16例,其中10例为轻度粘连未行松解,6例为粘连较重行松解;乙组肌腱轻度粘连6例,未行松解。结论侧切割伤应注意彻底清创及组织修复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术后应用支具等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粘连,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腕损伤 切割 肌腱 Kleineit石膏支具
  • 简介:断指再植中,血管必须在无张力下进行吻合,才能保证再植手术的成功。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6年4月,采用患肢侧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指动静脉缺损83例97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 腕掌侧 静脉移植 再植手术 静脉缺损 移植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侧切割伤一期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8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侧切割伤22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一期修复。结果本组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22例均获随访,平均1.5(0.5-3)年,末梢循环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81.8%(18/22)。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侧严重切割伤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手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侧入路与桡背侧入路两种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实验组进行侧入路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桡背侧入路的方法,以骨折愈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结果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有28人获得骨性愈合,所占比例为93.33%,桡背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有19人获得骨性愈合,所占比例为63.33%。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在促进骨折愈合和避免发生骨坏死方面明显优于桡背侧入路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腕掌侧入路 腕桡背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带背神经的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的临床使用效果,从而探讨出该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需要接受再造手指的患者在接受再造手指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在接受再造手指的40例患者当中,有2例患者是属于手指脱套伤导致的,我院在对其进行切取皮囊面积为8cm*8cm之后,手术取得了成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的3个月之后,患者的再造手指感觉到了疼痛,有超过80%的患者的感觉超过s3。结论带背神经的背侧逆行岛状皮瓣再造手指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效果,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的简单,再造手指的复活率比较的高,对患者的损伤程度比较的小,另外再造手指的外观比较的好,和常规手指基本上没有差别。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再造手指 带掌背神经 腕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17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外科一区收治1例左前臂及部毁损伤、第3~5指离断伤幼儿。手术一期行前臂及部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加腹部皮瓣修复术加第3~5指寄养再植术;二期行腹部皮瓣断蒂;三期行寄养手指回植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足部供区;四期行手指功能重建及足部皮瓣显微削薄术。术后4年随访,第3~5指与拇指可完成抓捏、对功能,轻度活动受限,足部皮瓣无明显臃肿,感觉恢复至S3,走路、跑步不受影响。

  • 标签: 断指 寄养再植 毁损伤 小儿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滑车钳在波及关节的第一骨基底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们共收治需手术治疗的波及关节的第一骨基底骨折患者14例。于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间隙作为第一手术窗,暴露骨折端及拇指关节,在拇短伸肌腱尺侧即第一骨基底尺侧切开骨膜,作为第二手术窗,C形滑车钳置于骨块尺侧,勾住并控制骨块,助手牵引、旋前第一骨,直视下可看到骨块解剖复位,直径1.0或1.2 mm克氏针分别于第二、第一手术窗固定骨折及拇指关节。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拔除固定拇指关节的克氏针,改支具固定。间断做拇指各关节康复功能训练。2~3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拔除剩余克氏针。结果本组术后伤口Ⅰ期愈合,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位置佳。10例患者随访6~36个月,按照顾玉东对功能评定方法全部为优,拇指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VAS评分0分7例,1分1例,2分2例。结论C形滑车钳在波及关节的第一骨基底骨折手术治疗中,降低了手术难度,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效果,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滑车钳 第一掌骨基底
  • 简介:我科对20例因正中神经损伤导致拇指丧失对、外展功能的病例,行尺侧伸肌腱加长肌腱转位重建拇指外展、对功能,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尺侧腕伸肌转位 重建 拇指外展 对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屈肌腱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治疗原发性Eaton Ⅱ、Ⅲ、Ⅳ期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的11例患者的资料。比较手术前后从X线片测得的第一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第一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评分)、握力、捏力。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Kapandji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握力较术前显著增加,捏力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第一骨基底与舟骨远侧关节面间距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桡侧屈肌腱桡侧半悬吊联合挤压钉固定治疗Eaton Ⅱ、Ⅲ、Ⅳ期第一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减轻第一关节疼痛,并改善拇指功能和力量,防止第一骨下沉,术后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掌关节 骨关节炎 桡侧腕屈肌腱 悬吊术 挤压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浅静脉在复杂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9例复杂性断指再植离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侧浅静脉移植重建血供,术中彻底清创后,探查发现离断指体指固有动脉缺损长度为1.2~1.8cm,平均缺损(1.50±0.12)cm,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19例采用侧浅静脉移植修复重建血供后,离断指体全部存活,术后未发生动静脉危象,随访1~6个月,修复后患指外观良好,优良率达94.7%。结论侧浅静脉血管口径与指动脉较一致,适用于复杂性断指再植。

  • 标签: 腕掌侧浅静脉 复杂性 断指再植 血供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在早期管综合症(CT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体征、症状符合管综合症(CTS)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符合神经电生理管诊断正常的患者(即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4.5)加做环指刺激法、拇指刺激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刺激法).结果:刺激法中的-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三种诊断方法中,刺激法敏感度为67%(结合样本量大的相关专业文献中得出的统计数据为敏感度高达100%),远高于环指刺激法55%和拇指刺激法36%.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损伤由卡压处开始逐步向神经末梢发展,累及正中神经神经末梢,直至重度CTS,导致SNAP消失.-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在管早期诊断往往非常敏感,刺激法中的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患者出现CTS症状,但常规法无法鉴别时,可加做刺激法作为常规鉴别诊断.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总结桡动脉浅支(SPBRA)横纹部逆行岛状皮瓣在虎口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徐州仁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8例虎口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5~63岁。开放伤5例,虎口挛缩松解术后创面3例。创面范围2.5cm×3cm~3.5cm×7cm,平均3.1cm×4.8cm。开放伤均在一期创面彻底清创止血后行负压封闭引流(VSD),二期行创面修复。8例患者均采用大小为3.0cm×3.5cm~4.0cm×7.5cm的SPBRA横纹岛状皮瓣带蒂逆行转移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伤口愈合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质地、虎口功能及供区功能情况。结果本组8例,术中1例因血管变异改行其他术式,其余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5个月,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外形满意,皮瓣恢复部分浅感觉,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功能,供区瘢痕轻微,无功能影响。术后6个月7例患者虎口宽度距离为5.2~6.1cm,平均5.8cm,虎口宽度为健侧的72%~96%(平均87%),拇指可完成外展及对功能。重建虎口功能评定:优5例,良1例,中1例。腕部供区功能评定:优6例,良1例。结论SPBRA横纹部逆行岛状皮瓣带蒂转移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简便、血运可靠、术后功能、外观恢复好等优点,是修复虎口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虎口 岛状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Bennett骨折患者使用改良Iselin固定术时对其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Bennett骨折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给予实验组改良Iselin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使用改良Iselin固定术治疗Bennett骨折患者可以加快其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改良Iselin固定术 Bennett骨折 腕掌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第五骨基底骨折伴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治疗第五骨基底骨折伴关节脱位患者29例,其中16例行克氏针内固定(A组),13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B组),比较两种疗法。按照Lundeen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5例,D型4例。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创口愈合情况,感染与否,骨折延迟愈合与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五指关节活动度,患侧握力与健侧的百分比,影像学资料(第五骨高度)。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2个月。两组的第五指关节活动度、第五骨高度及握力与健侧相比,恢复情况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功能评估优良率B组高于A组,优良率的组成两组间无差异。所有病例均达骨性愈合,无骨性关节炎发生。其中A组骨折延迟愈合2例,延长固定时间后达到骨折愈合;B组无骨折延迟愈合发生。A组病例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有4例出现针尾刺激不适,拔除克氏针后不适症状消失。在拔除克氏针早期出现腕关节僵硬,予康复治疗后腕关节活动良好。A组术后早期出现手背尺侧半感觉麻木3例,B组出现2例,予口服神经营养药物3个月后,麻木不适症状缓解。结论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来看,钢板较克氏针治疗第五骨基底骨折伴关节脱位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最终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依从性、骨折类型、技术条件及患者的年龄、费用情况等合理选用,才可达到最好疗效。

  • 标签: 骨折 脱位 腕掌关节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第2、3骨基底骨折合并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治12例新鲜第2、3骨基底部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2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3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中位数是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至12周,中位数9周,均未见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再脱位,克氏针松动或者断裂,针孔感染等并发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腕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第2、3骨基底骨折合并关节脱位创伤小,效果可靠,费用低,不留疤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掌骨 腕掌关节 骨折脱位 闭合穿针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带长肌腱的横纹游离皮瓣在手指复合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例手指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通过急诊或择期手术,采用同侧带长肌腱的游离横纹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根据需要可携带正中神经皮支,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7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好,无臃肿,质地柔软,静止两点辨别觉为3~5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本组中手指功能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本方法可一次性修复患指创面和肌腱缺损,重建患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且皮瓣外形、质地较好,是目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腕横纹皮瓣 手指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钩骨关节移位、修复和重建手的功能性关节的解剖学基础。方法22侧冷冻成人手腕标本,解剖观测钩骨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特点,测量各关节面的尺桡径、背径、关节面凹面的深度及关节面面积。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钩骨关节和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在形态、结构特点、面积及各径线长度的相似度。结果钩骨关节的尺桡径(13.54mm±1.15mm,钩骨关节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和示、中、环指中节与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尺桡径(关节面尺桡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对应t值分别为2.7670、-2.0720、2.1608、1.2189);钩骨关节的背径(10.71mm±0.93mm,钩骨底嵴的两顶点间距离)和环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背径(关节面背侧缘中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1,t=1.6170);钩骨关节的尺侧凹面深度(1.30±0.08)mm、桡侧凹面深度(0.95±0.05)mm、面积(139.89±5.44)mm2和示、中、环、小指中节指骨、拇指远节指骨基底关节面的凹面深度(尺、桡侧关节面背缘中点为支点测量深度)及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钩骨关节可作为一个新的良好关节供区,用于修复和重建各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

  • 标签: 钩骨 腕掌关节 指骨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