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身处海外,虽然在香港的大学中文系承乏“杜甫诗”一科教席,但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种种原因,不曾跟国内诸硕学名家接触。《杜甫研究学刊》当时是能够断断续续看到的,觉得杜诗研究者有一个研究成果发表的园地,有助于杜甫作品整体研究水平的提升;而且所见文章,不少实在写得很好,对自己的讲课和探研,帮助很大。多年教学、参阅和思索,心中也颇积聚了一些看法。八七年冬,终于就其中一些意见,写成《吴体原于民歌说新议》一文,用邝光希的笔名,投寄给《学刊》。我远在香港,藉藉无闻,而且意见不一定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原也不指望文章能被采用。然而《学刊》不弃,文章在一九八八年第二期刊载了;这是我跟《学刊》联系的开始。
简介:面对社会日益高涨的创新思潮和实践活动,从相反的方面讨论创新的限度问题:首先,在社会上下齐动员的情况下,创新容易变成一种盲目行为,脱离实际需求的创新活动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其次,创新的对立面-传统-也是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秩序的基本保证手段;第三,现代化不仅需要工具理性,而且也需要价值理性,后者的缺失正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而价值理性既要面向未来,也要从传统中汲取养分;第四,在现代社会中,古典人文价值应该得到特别的呵护;第五,在一定情形下,基于有限理性原则的大学组织的学者团体模式、有组织的无政府模式,比基于理性原则的科层模式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