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故乡,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呢?尤其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一日深似一日。每当想起那山,那水、那熟悉的街道,两旁的沙枣树和沁入心肺的沙枣花香,还有那梦中的大院。温馨的老屋,儿时的伙伴……想起这些,心里总有一股说不清的情愫萦绕在心头。
简介:1999年11月中旬,桂林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白天最低气温已降至2℃左右,而且阴雨连绵。15日晚上9时许,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上空飘着毛毛细雨,这时从香港到达的客机上走下一位特殊的客人,随同他的有香港电台电视部的四位工作人员。他高高的个子,精神奕奕,红润饱满的脸上笑容可掬,一头黑发当中偶见少许白发,但看上去也不过50左右年纪。他用地道的桂林话同前来迎接的人们互致问候。他就是6岁离开故乡桂林,现今已62岁的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次白先生返回故乡,是应香港电台电视部之邀请,配合拍摄“世界杰出华人系列”电视专题片。这个系列专题片拍摄对象包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著名画家赵无极,音乐家王友友等人。系列专题片选的文学家是广西桂林籍的白先勇先生。白先生和摄影组在来桂林之前数月,已到他生活过的上海、南京、杭州、台北等地拍摄。然后,白先生留在台北,摄影组则返回香港。这次,他们一道从香港飞到白先生的故乡桂林。这是重要的一站,是白先勇先生的寻根之旅,他将要回到故乡临桂县山尾村。这是白先生50多年来第二次回桂林...
简介:故乡情,中国心,不管少小离家,成长在异国他乡,虽然洋装穿在身,但永远是一颗中国心!这些文字对美籍华人企业家、化学家陶锦硕先生是最适合的写照。陶锦硕是我国二十世纪30年代在上海崛起的陶馥记营造厂老板、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企业家陶桂林的四子。陶桂林1893年11月20日出身于南通吕四(今属启东市吕四镇),12岁时去上海一家木作坊当学徒、洋行(建筑)打样,后来自办营造厂敢于与洋人竞争,开拓了中国人在上海造"洋房"的第一人。1929年37岁时承建广州中山纪念堂;1930年承建南京中山陵第三期工程及南京阵亡将士公墓及灵谷纪念塔等;1932年由陶桂林的陶馥记营造厂承建"远东第一高楼"——24层的上海国际饭店(1933年10月竣工,只用了22个月)及11层的大新公司(今为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而享誉中外;抗战时期,陶桂林在重庆建造了美国大使馆楼宇、嘉陵江别墅群等著名建筑;胜利后馥记公司迁到南京建有馥记总公司大楼(现南京中山北路鼓楼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