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度,但长期以来,其种族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探讨了美国大学校园中的种族问题与平权法案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美国最新的族裔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结论,同时,针对中国校园文化应该注重民族多元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简介:2011年6月11-12日,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和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美国族裔与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丹麦、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塞拉利昂等国3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历史教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术报刊的学者,共八十余人与会。
简介:20世纪美国的文化多元化特征愈加明显,各族裔间从压迫和歧视逐渐走向尊重和宽容。阿尔弗雷德·尤里的《为黛西小姐开车》获得了普利策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托尼奖等美国文艺大奖。剧作真实细腻地反映了美国南方这个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地区各族裔间从冲突歧视到理解包容的艰难路程,同时表达了对族裔融合美景的憧憬。
简介:华裔文学作家以文本的方式描写了各个时期华裔进行文化身份建构的努力。早期的华裔在美国社会,只能以落叶归根式的心态来进行文化身份建构,这一时期的文化身份建构是种族身份建构期;新一代华裔逐渐从边缘化到以熔炉的同化方式迅速建构自我文化身份,他们对移民国文化采取落地生根的态度,这样的文化身份建构是单维的,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宰制文化的单面人,新华裔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双重身份的困惑以及相应的身份建构矛盾。身份建构的矛盾性和模糊性引领华裔新一代对美国多元文化景观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杂糅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块茎式的随风飘散式的多元文化身份新建构。
简介:李力扬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诗人,他的长诗《劈开》是其最优秀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有着强烈的超验主义色彩,它以中国饮食为中心意象,通过拼贴的手法展示一系列族裔标记(包括中国菜肴及种族特征),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寻求与定位。李力扬的《劈开》从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族裔书写,但实际上,它是诗人表达“宇宙心灵”及表述自我的一种手段。李力扬通过对中国饮食的描写,在消解族裔性的同时建构了自己无名的文化身份。
简介:
简介: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波存在一些偏狭倾向,尤其是选择性地突出乡村风景地貌和防护主义或保护主义传统、忽视环境正义等其它环境主义主张这两点,造成了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几近缺席。研究范式的转型克服了这些偏狭倾向,迎来了生态批评第二波,也迎来了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新兴勃发。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研究范式初见端倪,但仍存在发展失衡、方法论和理论框架有待完善的缺憾。进一步推进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对于发展美国生态批评乃至世界范围的生态批评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简介:美国自1776年建国以来,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发展始终处在迟缓发展甚至停滞的状态,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迎来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之后,大量的联邦法律和政策,充足的资金支持,再加上诸如纽约市的预先准备项目(PrepforPrep)、德州的'前10%计划'(10PercentPlan)等众多地方性项目和政策,构成了美国当前联邦和地方上下联系、保护与鼓励相互结合的少数族裔教育体系。从美国的政策之中能否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重点分析了美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的整体情况,并结合美国的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简介: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发生了转移。作为中国文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少数族裔文学提供了多样性主体选择的可能:以差异性的表述描绘了同一性的中国,正是多元的主体建构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简介:摘要: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次大潮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得奖最多且声望最高的印第安女作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她共创作了17部长篇小说,多与印第安族裔生活有关。《圆屋》是厄德里克的第14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13岁的印第安男孩乔在为母亲被强奸案伸张正义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故事。本文从成长主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主人公乔作为族裔少年所面临的成长困境,探讨他对族裔身份的认知和确立过程以及他的成长模式。
简介:早在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第二章安全保护制度中,就首次提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2003年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又特别强调了“国家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抓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
简介:主持人按语:论及当代叙事理论的发展,国际叙事学研究权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授詹姆斯.费伦说:当代叙事理论是一项充满活力和具有多样性的事业,其特征不仅表现为理论方法(认知的,修辞的,女性主义的,反-模仿的,后殖民的等等)的多元,而且还表现为研究对象范畴的日益扩大”
简介:短篇小说《生日》在叙事手法上别具一格,它将华裔主人公的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通过一个个片段勾勒出华裔男青年与白人女性之间多舛的跨种族恋情.小说重点突出了华裔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折射出华裔在美国社会的边缘化处境以及他们主体性的建构.
简介:美国的少数族裔主要包括黑人、拉美裔人、亚裔人和原土著印第安人.20世纪是美国少数族裔经历重大命运转折的历史时期:20世纪上半期,各少数族裔深受种族歧视之苦,毫无权利可言,生活一贫如洗;从50年代中期开始,少数族裔开展了民权运动,自此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种族问题在美国并没有得到最终解决;90年代以来,美国的种族矛盾再次激化.可见,在将来很长时间里,种族问题仍将是美国国内最棘手的社会问题,少数族裔要在美国社会取得真正的平等,其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简介:由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的高等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就是美国的少数族裔高校。
简介:不论是飞机、轮船、火车,或是任何有头等、二等、三等之分的场合,都不要做二等客。最好,是做头等客,做不了头等,干脆做三等,倒也有心安理得之乐,做二等客是最糟糕的一种处境。
简介:由于亚太裔学生在大学的注册率超高,所以美国大学圈内流行了一些“校名新解”,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被解读为“UCLA:UnitedCaucasiansLostAmongAsians”(白人失落在亚裔中),麻省理工学院简称为“台湾制造”(MIT:MadeInTaiwa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友会杂志竟有文章标题叫做《面对亚裔的入侵》。
简介:当地时间2009年12月6日,美国加州华裔众议员伍国庆和南加州华人侨团的代表一起在洛杉矶华美博物馆举行座谈会,一是为了纪念废除排华法案66周年,二是为了庆祝由加州众议院ACR76法案新近通过的“包容日”。
简介:STD是三种性传播疾病衣原体病、淋病和梅毒的简称.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其染病率与族裔、年龄均有关系,其中衣原体病的染病率较高,年龄是最重要因素.而族裔因素较为复杂,当把不同族裔分别作为变量进行统计时,族裔及年龄与族裔的交互作用均为重要因素;族裔被分为两个组群作为两个变量进行统计时,族裔及年龄与族裔的交互作用则为非重要因素.因此,关于族裔对STD染病率的影响,应作为单独项目收集更多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族裔多元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美国族裔与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为黛西小姐开车》中族裔文化的互认与包容
论华裔美国文学族裔追寻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从族裔书写到族裔消解——论李力扬诗歌《劈开》中的身份寻求主题
高校招生应否照顾少数民族裔?
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历史与现状
曲折与发展:美国少数族裔教育政策初探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与主体问题
《圆屋》——一个族裔少年的成长
理解等级保护,落实等级保护
浅谈日本大相扑文化中的等级制度
叙事学视阈下的族裔文学研究专题
论《生日》的心理空间与华裔的族裔性
20世纪美国少数族裔的命运变迁
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少数族裔高校研究
等级真相
亚裔生“接管”美校园专家析“模范少数族裔”神话
盼族裔和谐美华人庆加州设“包容日”
STD染病率与族裔、年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