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木薯淀粉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松香、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在木薯淀粉分子上接枝苯丙共聚单体,合成出一种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粒径分析仪、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淀粉用量10%、m(单体总量)∶m(淀粉)=2∶1、H2O2用量5.0%、m(St)∶m(BA)=3∶1、松香用量0.8%、DM用量1.2%、NMA用量0.2%条件下,合成了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当其用量为淀粉施胶液的0.4%时,施胶度为46s,纸张环压指数为5.47N·m/g.
简介: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作自交联单体,聚乙烯醇(PVA)为高分子分散稳定剂,采用无皂种子聚合制备了稳定的自交联苯丙乳液。当软硬单体比例n(BA)/n(St)=1.0,w(PVA)=6%,w(ODA)=10%,w(NMA)=6%时,自交联苯丙乳液具有优异的施胶效果,当用质量分数为1%的苯丙乳液进行表面施胶时,纸张施胶度可达43.0s,表面强度达3.2m/s,耐折度88次,环压指数达7.38N.m/g;苯丙乳液与淀粉有良好的适配性,并可取得优异的复合施胶效果。通过动态激光粒径分析(DLLS)、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和共聚物热转变性能及微相结构进行了表征。
简介:研究了用N,N-二乙胺基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BEP)和NaHSO3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失水山梨醇脂单油酸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在反相微乳液中制备PAM/DMDAAC阳离子型共聚物。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油水比、溶液的pH对共聚物的特性粘数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可得到转化率为98.7%、特性粘数为1879.4mL·g^-1的共聚物。
简介: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工艺,通过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四元共聚,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和丙烯酸的用量、核中不同单体用量对乳液稳定性和涂膜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为MMA/St/BA/AA=20/30/45/5的情况下,制备具有优异性能乳液的最佳配方为:最佳乳化荆用量约为单体总量的3%,其中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配比为4:1;丙烯酸的最佳用量约为单体总量的3%-4%。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煤油(或柴油)/水(含NaCl),进行了微乳液的配制,得出了中相微乳液存在的条件范围。分别用煤油、煤油所配中相微乳液、柴油和柴油所配中相微乳液作为吸收剂,进行了两级吸收操作,研究了各种吸收剂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及甲苯的去除效果。在240min之内,煤油和柴油及相应的中相微乳液体系对甲苯去除率能维持在约75%以上,相比于甲苯,各吸收剂对苯的去除率要低的多,吸收进行240min时,苯的去除率均降至约30%以下。在吸收240min时每毫升各种吸收剂所吸收甲苯的质量均在0.16g左右,而吸收苯的质量则在0.1~0.13g左右。从经济角度分析,实验所用中相微乳液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