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对听力障碍新生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于我院筛查的23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18例,对照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加入早期干预方式。观察两组听力筛查通过率。结果研究组初筛通过率94.1%,复筛通过率96.6%;对照组初筛通过率85.6%,复筛通过率86.4%。研究组新生儿通过率要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听力进行普遍筛查可以早期诊断听力障碍新生儿,对新生儿今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且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水平,可以帮助新生儿恢复听力,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听力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体检的30例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均无噪声接触史,常频听阈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样数量的常频纯音听阈正常,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环境存在噪音的人群作为观察组,均接受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和噪声下语言识别能力测试,对比差异。结果:观察组9、14、18kHz频率的纯音气导平均听阈以及信噪比损失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展高频纯音测听和噪声下语言识别能力测试对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均具有一定的检出作用,具有不同的特异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听力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的意义。方法:选取了40位愿意主动参加本次测试的青年人,将其中接触过噪声且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的青年划分为接噪组,将其中没有接触过噪声且常频听阈正常的青年人划分为对照组,对这两组青年分别进行扩展高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DPOAE和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并对两组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检出率上要高于接噪组,接噪组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平均值上高于对照组,接噪组扩展高频DPOAE的信噪比和幅值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接噪组在信噪比损失值上要比对照组高。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测试结果的对比,可以发现以上三种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噪声性隐性听力损失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儿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了解早期糖尿病儿童的听力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确诊糖尿病患儿40例,进行临床基本资料记录(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无低血糖发作、尿微量白蛋白)及全面的听力学检查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稳态多频诱发电位Auditorysteady-stateresponse(ASS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纯音测听、声导抗。对有家族遗传史患儿行基因检测。结果入选患儿共40名,其中男16名,女24名,年龄最大17.8岁,年龄最小0.4岁,中位年龄10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642天,中位病程为30天,听力测试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由6.2-18.8%。40名受试者中,有听力下降主诉及糖尿病家族史及听力下降家族史的1名患儿表现为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血液中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突变比例为42.8%,尿液中A3243G有突变,突变比例为83.2%,确诊为线粒体糖尿病。其余患儿ABR、ASSR、DPOAE、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和异常组之间V波潜伏期或I-V波间期有差异性(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患儿的听力学存在亚临床改变,这种改变与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是一种早期的周围器官损害表现;对于有听力下降主诉及家族史的糖尿病患儿应行基因检测,以除外线粒体糖尿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oundBite™/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通过牙齿上配戴微型骨振器将声信号直接传至健侧耳蜗)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干预早期的听力改善情况,探讨该装置的应用前景。方法招募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人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9~66岁;纯音测听500、1 000、2 000、4 000 Hz四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患耳≥70 dB HL,健耳平均听阈均≤30 dB HL。其中先天或自幼单耳失聪8例,突发性聋7例,梅尼埃病1例,听神经瘤术后1例,慢性中耳炎术后失聪1例。患者上颌后牙槽部位须至少一侧有连续两颗牙齿,以保证微型骨振器(称为口内机)的制作与日常佩戴。成效观测期限为配戴SoundBite™/品音®装置后的(30±7)d,未同时使用其他单侧聋干预装置。成效评估包括:应用TDH50P气导耳机测试患侧助听前后的纯音听阈;以“心爱飞扬”言语测听软件测试患耳在50、65 dB SPL声级下的单音节识别率;在声场中采用普通话版矩阵式语句(CMNmatrix)测试信噪不同方位下的信噪比识别阈(50% threshold of signal-to-noise ratio,SNR50),以反映患者头影效应、静噪效应及双耳加合效应;采用助听器效果缩略简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APHAB)、言语-空间-听音质量(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问卷来评价患者使用牙骨装置后的助听效果、空间言语感知等方面的改善程度。结果配戴SoundBite™/品音®装置30 d后,患侧助听听阈和单音节识别率均显著提高(P值均<0.001);声场中患侧扬声器播放语句而健侧播放稳态言语谱噪声时的SNR50下降幅度(反映头影效应)为(2.6±2.1)dB;而患者前方播放语句而患侧播放噪声时的SNR50(反映静噪效应)降幅则为(0.3±2.8)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前方同时播放语句和噪声时的SNR50下降幅度(反映加合效应)为(1.0±2.2)dB。APHAB的四个亚项中EC(交流便利)、RV(混响环境)、BN(嘈杂背景)三个亚项及整体得分均有显著提升(P值均<0.01);更能反映单侧聋交流困境的SSQ问卷中,事关空间听觉、言语识别及听音质量的得分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值均<0.05)。结论SoundBite™/品音®牙骨传导听力系统干预早期成效表明,其能显著提升单侧聋患侧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帮助患者克服在声场噪声环境下识别语句时的头影效应,改善空间听觉的主观感受和言语交流能力,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非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
简介:目的通过对小于2岁的先天性语前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的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测试和语言能力的比较,探讨幼儿期植入人工耳蜗对先天性语前聋幼儿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5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最小1.3岁,最大2岁,平均年龄1.6岁.经过3年康复学习后,对其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与手术前测试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系列测试结果显示,经人工耳蜗植入及3年听力和言语康复学习后,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测试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极重度失聪儿童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先天性极重度失聪儿童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学习进一步发展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避免因听力剥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简介:以前玉生经过配种站时,头总想伸进去看一看,但立即被配种站的邵大赶走了。去去,小孩子看什么看,要看看你爹娘怎么配去。玉生也不示弱,看你爹你娘配。玉生说完了仍然不走,他还是看见了配种站的种猪骑在了母猪身上,并且听见了母猪在嗷嗷地叫。邵大说,你爹配你娘时你娘也这么嗷嗷地叫。现在玉生经过配种站时并不抬头看了,并不是因为配种站的生意一下子淡了,而是玉生害了中耳炎,玉生下水游泳时水就钻到他耳朵里了。玉生的耳朵突然就听不见了,玉生每天中午要去一位退了休的老中医韩先生那儿针灸。玉生侧着身子伏在韩先生那带有中草药味的桌上,多少针就扎在了他耳朵边的各个部位。玉生的某一面像个刺猬了。每次韩先生都问玉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