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国时期,在借鉴国外大学发展模式和国外大学教师学术休假的基础上,加之培植本国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强烈动机中,我国大学亦逐步推行学术休假。清华大学等校出台了相应的学术休假规范,从教师工作年限、学术休假的目的、申请程序、人数、享受的薪酬待遇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力图服务于教师学术能力的提升和本校发展。大学教师的学术休假生活在提交申请书并被通过、离开大学赴外享受学术休假及返回大学服务中度过。总体上,学术休假的历史较长,是世界各国大学普遍实行的一项政策。基于大学教师及大学发展的考虑,我国必须实行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同时在施行中应注重端正目的、健全制度,保障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严肃客观进行。
简介:运动员在比赛前总是要热身的,学术写作者在写作前同样需要热身。我的笨办法是,每一次较大规模的写作之前,先寻找一本思想深刻、枯燥乏味的著作,可以不求甚解,但一定坚持读完。待读完之后,知识和思想上的收获自然是有的,更重要的是能让自己的思维经受特殊的磨练,其效果是思维可以在随后的写作中意外的顺畅。
简介:“西政现象”只有予以“西政精神”的把握,才有实际意义。但无论是“西政现象”的昔日兴旺,还是“西政”今后的再度“雄起”,都奠基于“西政学术”。因此,沉湎于“西政现象”背后的“西政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赋予“西政现象”以学术温度,且应将此学术温度化为“西政人”的集体努力,从而使得“西政”在以社会转型为深刻背景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中国特色法学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的构建之中,能有突出作为,进而重振“雄风”。“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是由“西政人”的学术担当性、学术批判性、学术融合性、学术严谨性以及作为集中体现的学术创新性所“供热”的。“西政”的发展谋划和作为工作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都应切中“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就中国法学的发展创新而言,"西政现象”的学术温度应该且能够具有漫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