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云南省师宗县蠓虫携带虫媒病毒情况。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2013年7月采集自云南省师宗县的74批3 705只蠓虫进行检测,然后对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采用DNAStar软件中MegAlign进行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X软件ALIGN进行序列比对和基于Maximum Likelihood (ML)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云南省采集74批蠓虫样品中3批标本(SZC33、SZC42和SZ625C8-2)扩增出600 bp左右大小电泳条带;经过对以上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SZC33和SZ625C8-2样本获得西藏环状病毒序列,而SZC42样品测序失败;对SZC42样品PCR产物进行克隆,挑取5个克隆进行测序,5个克隆均获得一段长为589个核苷酸(nucleotide,nt)序列,经BLASTx比对发现这5个克隆的核苷酸序列均与美国蚊虫中发现的星状病毒样病毒(culex bastrovirus-like virus, CAVL)的非结构蛋白基因氨基酸同源性最高,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蠓虫(SZC42)样本检测到的病毒基因序列与美国蚊虫中检测到的CAVL(NC_040647)、巴西污水中检测到的星状病毒(Astrovirus,AV)(MF042208)以及越南蝙蝠检测到的AV(NC_032426)遗传进化关系较近,但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论云南省蠓虫中发现的SZC42病毒序列为星状病毒序列。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人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人星状病毒ORF1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扩增引物和特异性荧光探针,建立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应用该方法对实际临床样本中的星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所建立的人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灵敏度可达102拷贝/μl,对星状病毒临床样本检测后,检出率达10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人星状病毒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星状病毒的病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株新型鼠类星状病毒的基因组特点和进化关系。方法采集221只山东省鼠类肠道内容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病毒组研究。结果发现一株新型星状病毒,并获得该病毒接近全长基因组,命名为RoAstV/CHN/S3。RoAstV/CHN/S3具有典型的星状病毒基因组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与啮齿类动物星状病毒和猪星状病毒4型关系最为相近。ORF2的氨基酸遗传距离结果显示,RoAstV/CHN/S3与啮齿类动物和猪星状病毒4型的遗传距离为0.557~0.655,哺乳星状病毒属内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38~0.783,推断其可能为新种。根据ORF1a、ORF1b和ORF2的系统发育树结果,RoAstV/CHN/S3与啮齿类动物星状病毒、猪星状病毒4型聚为一簇,表明这些啮齿类动物星状病毒和猪星状病毒4型具有共同祖先,也提示潜在的祖先跨种传播。对221只鼠类的肠道内容物筛查结果显示,4只鼠类为阳性,阳性率为1.8%,其中3只为褐家鼠,1只为黑线姬鼠,均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结论新型星状病毒RoAstV/CHN/S3的发现丰富了星状病毒的多样性,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年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感染的流行特点,为AstV腹泻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各监测哨点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样本及临床信息。采用RT-PCR检测AstV,描述AstV感染的流行特征。结果采集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共4 918份,检测4 531份,AstV阳性检出率为5.30%,四川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低(1.23%),甘肃省AstV阳性检出率最高(14.36%);AstV在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4%和4.52%,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AstV感染无明显年龄、城乡差别和季节特征(P>0.05);AstV阳性病例中,常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呕吐等症状,腹泻次数多为0~2次,粪便性状常为水样便。结论AstV是我国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原之一,临床诊疗时须予以考虑,需持续开展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8年星状病毒基因型流行情况,为防治星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星状病毒实时荧光PCR试剂盒进行星状病毒阳性核酸的筛查。用星状病毒特异性引物Mn289/270进行RT-PCR扩增,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直接测序,用Clustal和MEGA3.0生物软件对星状病毒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496例儿童腹泻中病毒性腹泻136例,占17.4%,其中17例检测到星状病毒,占3.4%;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均是5岁以下儿童,而且小于1岁的儿童12例,占70.58%(12/17);在地区分布上,西宁市占64.70%(11/17)、湟中县占29.41%(5/17)、黄南州占5.88%(1/17)。从标本收集的时间分布来看,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到10~12月又有一个小高峰。7个核酸片段经过测序,6个为基因型1型、1个为基因型2型,在基因1型中4个核酸片段间的同源性为99.0%~100%,与同一型别的其他2个核酸片段的同源性为在88.4-95.7%之间。结论青海省2016—2018年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星状病毒以HAstV-1型为主,同时还存在HAstV-2基因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吉林省2017—2020年婴幼儿腹泻患者中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 HAstV)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小于5岁腹泻住院婴幼儿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将粪便标本核酸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收集粪便标本共2 019份,HAstV阳性总数71份,阳性率3.5%。HAstV阳性标本中,42份存在与其他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占阳性总数的59.2%,其中50%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HAstV的混合感染。2017—2020年HAst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69%、1.98%、5.93%、0.43%,每年出现2个流行高峰,每2年出现1次流行高峰年。36~47月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0~2月龄。共获得55份序列,经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均属于经典型HAstV,其中42株HAstV-1a亚型,8株HAstV-1b亚型,5株HAstV-5型。结论HAstV是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规律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龄差异,流行优势株以HAstV-1a型为主。
简介:早在1876年德国学者Kupffer即报道肝窦的内皮细胞近血流侧存在枯否细胞,而在肝窦的内皮细胞近肝细胞的一侧即狄氏(Disse)腔有星状或纺锤状细胞,其功能不明,当时命名为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又称贮脂细胞(fat-storingcell,FSC),lipocyte或Ito细胞,是在肝纤维化时及正常情况下肝脏中细胞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主要来源细胞,HSC的活化、增殖及胶原产生的增加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就HSC的分离、生物学特性、以及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shRNA下调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纽蛋白(vinculin)、细丝蛋白A(filamin A)及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将携带靶向PTEN的RNA干扰序列[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及对照空病毒Ad-GFP转染HS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SC的vinculin、filamin A及cortactin表达变化,并利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处理,计算所测蛋白荧光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在腺病毒转染步骤以DMEM代替腺病毒液)、Ad-GFP组(转染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空病毒Ad-GFP)、Ad-shRNA/PTEN组(转染携带靶向PTEN的shRNA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shRNA/PTEN)。3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靶向PTEN的shRNA成功转染并显著下调HSC的PTEN mRNA及蛋白表达(P < 0.05);HSC的vincul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Ad-shRNA/PTEN组HSC的vinculin荧光IOD (19 758.83±1520.60)较对照组(7 737.16±279.93)及Ad-GFP组(7 725.50±373.03)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vinculin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HSC的filamin A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3组HSC的filamin A亚细胞分布发生了变化,Ad-shRNA/PTEN组HSC的filamin 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而对照组和Ad-GFP组HSC的filamin A主要位于细胞核,Ad-shRNA/PTEN组HSC的filamin A核质比(0.60±0.15)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15)及Ad-GFP组(1.08±0.23),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filamin A核质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HSC的cortactin主要分布于细胞质,Ad-shRNA/PTEN组HSC的cortactin荧光IOD(54 688.50±2 095.53)较对照组(22 959.94±1 710.42 )及Ad-GFP组(22 547.11±1 588.72)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与Ad-GFP组之间HSC的cortactin荧光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TEN表达下调使体外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微丝结合蛋白vinculin及cortactin的表达上调,并使另一微丝结合蛋白filamin A的亚细胞分布发生改变即出现胞核向细胞质转位。
简介:摘要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于1920年开始被采用,1992年在日本调查显示,SGB在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的使用率高达83%~91%。目前我国SGB占全部神经阻滞的50%。镇痛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机制向颈部含星状神经节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入局麻药物,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上肢及胸部的交感神经。外周作用。心脏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增高、支气管扩张;中枢作用通过调节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进而恢复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正常。主要用于颈椎病、偏头痛、神经性耳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肩周炎、循环呼吸泌尿妇科疾病的治疗。应用广,疗效可靠,但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以做好观察及护理配合是疗效的重要保证。